资讯

大话无人机,为现代农业添新翼

转载 2020-01-27 13:50 梅雅鑫 来源:通信世界

春节除了家人的团圆,最重要的就是亲戚间的沟通,七大姑八大姨的连环大拷问向来是长辈对晚辈关怀的直接体现,而饭桌上爸爸正和叔叔伯伯们谈起了今年地里的收成和明年的种植计划。言语间,我竟然发觉农家地头多了一丝“科技范儿”,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无人机竟然飞到了田间地头,成为了农民的飞防“小助手”。原来,智慧农业不是口号,早已在农村流行开来,我顿时成了饭桌上的“土老帽儿”。

“金龙腾玉宇,六出好耘田。”对于新时代的农民来说,“种好田”靠的不仅是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更应该与时俱进,科学种植。因此,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时代,农资产品行业要想借互联网之风飞起来,仅仅与互联网简单的做加法是远远不够的,这还需要种植户通过产业的融合和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优势,促进农资产品行业转型升级。

目前,无人机航拍已经不稀奇了,好多人都见过。但用无人机到田间地头打农药的,见过的应该不多。据了解,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近些年用无人机进行农业飞防,已经在农村流行起来。飞防就是利用无人机监控病虫害,在空中灭虫洒药,确保农民能够在这一季的产量大幅度提高的措施。对于村里的农业大户来说,使用无人机进行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管理辣椒、玉米、圆白菜等经济作物,每亩十几元,和传统人工管理,投入小,效果也更好。

据爸爸介绍,与航拍用的无人机相比,这种专门用于打农药的植保无人机,同样也是多旋翼结构的,共8块叶片,充电遥控,但体积更大,高近1米,两角翼展超过2米,空机重就有20公斤,起飞重量可以达到35公斤。也就是说,无人机最多可以承载大约15公斤的药液。

每架“无人机”理论上每次起飞20分钟就可以完成20亩土地的植保作业。如果沿用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每架飞机的工作效率相当于50个劳动力。无人机带来的不仅是生产力的解放和作业效率的提高,喷洒的农药形成雾状,增加了农药对农作物的穿透性,防治效果良好,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作业,单位农药、肥料的用量将减少10%~15%,而农药、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则提高到90%,能有效减少药物对作物和土地的不利影响,能自动回避田间的电线杆,且不重复已飞过的路径,所以很受农户认可。

“无人机技术的普及,不仅有助于让农民摆脱低效的生产方式,让生产力飞起来,还能推动乡村的扶贫脱贫,让人们富起来。”参与飞防行业的叔叔如此表示。原来随着无人机这样的智慧应用设备在全国各地区农作业务中的应用,2019年4月,无人机驾驶员等岗位正式列入国家认定的新职业,农民正从一个身份逐渐转变为一个职业——飞手,叔叔便是飞手之一。据他透露,去年农忙时节飞手月入2万已是常态。操作着植保无人机的新农人,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手操摇杆引领农业机械化,身体力行让农民成为别人眼中有奔头、受尊重的职业。

科技的力量,正逐步改变田间劳作时“人牛力俱尽”的场景。生产工具的升级,使农民职业化成为大势所趋,而我在春节饭桌上也重新认识了被委以重任的无人机。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