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安徽重点打造4条生态廊道 林业安全巡护将用无人机

转载 2019-10-10 06:58 姚一鸣 来源:安徽网

到2025年,安徽省森林覆盖率将超过31%,林木总蓄积量达到3.5亿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到7000亿元,湿地保护率超过52%。近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安徽省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安徽省将运用无人机等现代化手段实现林业资源安全巡护全覆盖,并重点打造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4条生态廊道。

为加强林业资源的安全巡护,《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建立县、乡、村护林组织体系,普遍配备护林员,结合扶贫开发,在贫困地区设立公益性护林岗位,面向贫困户选聘生态护林员。运用无人机、视频监控、卫星监测等现代化手段,推进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源头保护网格化和信息化,实现林业资源安全巡护全覆盖。同时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按照采伐量不大于生长量的原则,改进人工用材林采伐管理,探索林木采伐许可和监管制度改革,建立县域内限额总量控制、结构优化调整、区域综合调配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

据悉,安徽省还将逐步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探索建立跨区域森林和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区位特别重要的非国有公益林和其他林木,尝试采用政府租赁、赎买等方式,委托经营管护。鼓励林权所有人对公益林和退耕生态林进行生态产业化利用,引导各种社会主体参与,创新“用绿”补偿模式。

此外,重点打造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4条生态廊道。皖江和淮河地区推进长江森林城市群、淮河森林城市群建设,加强沿江、沿淮湿地修复,实施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江淮分水岭地区聚焦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大力推进荒山荒坡和村庄绿化。皖北平原地区加快完善农田防护体系,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林多业融合发展。皖西大别山地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造森林生态安全屏障。皖南地区加大自然生态、古树名木和古村落保护力度,推进生态文化融合发展,建设新安江生态画廊。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