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极飞科技再刷新融资记录,无人机在农业天地里能“飞”多高?

转载 2021-03-23 08:37 35斗 来源:35斗

3月16日,极飞科技宣布完成由高瓴创投投资的超3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此次注资,是高瓴创投对去年11月极飞科技12亿元人民币融资的追加投资。在半年时间内,极飞科技再度刷新了中国农业科技领域最大笔融资记录。

如今无人机在农业领域大放异彩,而其实以往提到无人机,人们脑海中立刻浮现的是在作战中神勇非凡的军用无人机,后来被用于航拍、勘察等领域的两个巴掌大小的民用无人机又被人们所熟知。确实如此,无人机在生产领域的应用时间并不长,尤其是在农业领域,直到最近几年,农业才用上这“高大上”的物件。

比较而言,国外将无人机应用到农业领域的尝试开始得相对较早。20世纪90年代,日本山叶公司发明了首架用于农业方面的无人机,其功能与现今植保无人机的部分功能相似,也即对田间喷洒农药,预防虫害发生。国内植保无人机的研究和推广始于2004年,而真正掀开产业化序幕的是2010年第一架商用植保无人机交付市场。

在过去几年,随着技术不断改进,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能逐渐被激发出来,从绘图、测量,再到作物种子和农药喷洒等,它在农业上的应用范围越发广泛。无人机实时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不仅提高了农业作业效率,而且降低了长期作业成本,从而提高了盈利能力。

国内植保无人机发展态势图 来源:慧飞

无人机正在改变农业行业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于是,很多人说,农业的未来是无人机的天下。那么,从与农业打配合以来,无人机表现如何,行业发展到了怎样的程度,其中有哪些先行者,未来市场前景又怎样呢?希望我们根据35斗产业智库产出的此文能帮助各位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十一世纪,行业发展万事俱备

国内农业航空发展自1951年开始,而无人机与农业结缘则晚了半个世纪。2000年后,无人机为何会与农业产生交集,想来与无人机自身发展成熟度和农业行业的转型变化息息相关。

从无人机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其经过了几个不同阶段的应用领域,从早期应用于军事领域,再到推广至民用领域,其间经历了一个成本相对降低的过程。而对于农业这个传统行业而言,生产资料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相关工具是否能投入到农业行业中。因此,无人机成本逐渐降低创造了与农业结缘的可能性。

无人机成本为何能逐渐降低呢?整个行业产业链愈渐完善是因素之一。单就农业植保无人机产业链来看,上游供应商与设计测试商,中游农业植保无人机品牌以及下游无人机用户这三块都有了角色(企业等)填充,并且三者之间逐渐形成了良性的合作关系。上游供应商与设计商为中游农业植保无人机品牌商提供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以及设计测试服务。中游农业植保无人机品牌商则为下游参与者提供农业植保无人机产品设备、培训服务和植保服务等。

无人机行业产业链完善、成本降低为其进入农业行业打下了基础,植保无人机技术不断改进则为更好地促进农业行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总体设计、动力系统和飞控系统是无人机的三大核心技术,高端军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使无人机的总体设计水平一直在提升,但是于农业作业而言,农业的非结构性环境意味着飞控系统算法开发的基础数据需要长时间积累。国内植保无人机的飞控系统开发基本采用国外开发成型的飞控平台或者国内自主开发的飞控平台加载喷药系统,国内包括大疆、极飞科技、傲翼飞控、零度智控等企业具备了飞控系统供应能力。

持续性的、大规模农业作业对植保无人机电池的续航能力要求高,这直接决定着劳作效率。考虑现在我国单个农户的土地偏小,土地分散,有些时候即使无人机载重和续航充裕也无法长时间作业。但随着土地流转,土地开始集约化经营,地块开始平整,比如现在的东北、新疆的国有大农场,提高无人机的载重和续航会极大降低植保的成本,电动植保无人机载重和续航主要依靠电池行业取得突破。

在具有特殊性的农业场景,喷嘴是保证农药喷洒效果的重要零部件。因无人机飞行会对喷洒路径形成漂移,故需要开发雾滴谱窄、低飘移的航空专用可控雾化系列喷嘴。此外,由于植保无人机作业环境差异性大,需要根据喷嘴、药液类型、天气状况等因素预测可能产生的飘移、雾滴的运动和地面沉积模式等因素,而逐渐建立的数据库慢慢支撑起了作业的高效进行。

近些年来,在植保无人机这些技术难点攻关上,尽管行业内的诸多公司仍处于经验积累阶段,但也有大疆、极飞科技、零度智控等在内的企业在多年实验和试飞实践中已经储蓄了丰富的经验,并持续实现技术突破。

如春风至,政府政策添动力

如果说技术与产业有月老的话,那非政府莫属。为了大力推广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我国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一定的引导和支持,如开展农机购置补贴,从而降低无人机成本价格,使农民可以买得起、用得起;再比如,跟创新企业开展合作,推进行业更多研发农业专用型无人机,并加强其应用能力等等。

2013年5月,我国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植物保护体系建设的意见》,鼓励有条件地区发展无人机、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防治病虫害。201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用航空建设。由此,国内植保无人飞机产业发展出现了转折,资本开始进入,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国内就有近百家企业进入该产业。

到2016年,无论是年初出台的《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还是年末出台的《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均强调了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行动方案则直接指出要加大研制大田机动宽幅施药装备、水田植保机械、果园和蔬菜植保设备及应用于大面积农田及草场施药作业的农用航空植保装备。

政策出台吸引企业进入行业,也增强了行业内企业创新研发的积极性。为了让植保无人机真正为农人所用,落地到田地中去,也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植保无人机市场的活力,2017年我国农业农村部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引导植保无人飞机规范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浙江(含宁波)、安徽、江西、湖南、广东、重庆等6个省(市)率先成为以农机购置补贴引导植保无人飞机规范应用的开展试点。

部分省市无人机补贴产品信息

之后,工信部又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推进民用无人机在农林植保等行业领域创新应用,加大农用植保无人机的推广扶持力度,利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智能制造专项等政策加大对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的支持。

目前全国各主要农业省份除辽宁、河北、山西、海南等省份外都已将植保无人机纳入补贴范围,但补贴的政策和要求有一定差异,15L以上机型补贴金额从1万元至2.5万元不等。

当然,农机购置补贴只是政策的一部分,促进农业无人机行业标准建立亦十分重要。我国第一个农业无人机行业标准《植保无人飞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于2018年6月1日起实施,这份编号为NY/T 3213-2018的农业无人机行业标准,是首份国字头的权威文件,这意味着植保无人机从此告别了无标准时代。

政策助力是无人机与农业缘分持续的重要动力来源,对整个行业也是重大利好。

恰逢其时,农业转型之必需

无人机产业链完善、技术进步是行业发展之必然,至于我国政府为何会出台政策去指引和规范农业无人机的发展,说到底还是农业行业转型变化之必需。

在老龄化和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口流失,农业劳动力短缺,农业成本上升,以及土地流转加速规模化经营等,这些为无人机在田间地头获得一席之地创造了机会。并且,较传统植保方式而言,高精准、高效率、长期成本低的无人机植保优势明显。

农业行业对无人机的需求,其实还可以从现下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反窥一斑。简单来说,农业无人机的应用领域包括监测和“干活”两大部分。

在监测部分,无人机遥感技术具有机动、灵活、时效性强、容易操作等特点,毫不意外被应用到了农情遥感监测的方方面面,如实现作物长势监测、作物产量估测和病虫害监测。

“干活”部分,无人机能携带药箱等机载设备,播种、施药、施肥等,代替人对作物开展农事活动,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同时,这对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农事活动过程对作物生长的扰动和对操作人员的伤害具有重要意义。

终极目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自跟农业打配合以来,无人机在农业领域也闯出了一片天下,被打造出了各种产品类型。按飞行平台构型,无人机可以分为固定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和多旋翼无人机三类及其相关变种。

固定翼无人机具有航程远、飞行速度快、续航长、飞行高度高等优点,但也存在需要滑行跑道、操作相对复杂、不能根据需要对重点区域做悬停拍摄等缺点。在农业中,固定翼无人机主要应用于土地确权、粮食估产、作物种类识别等领域。

相对于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目前在农业中应用更为广泛。它具有可垂直起降、空中悬停、操作简单等优点,但也存在飞行速度慢、续航时间短等缺陷。在农业中,多旋翼无人机的应用领域也已涉及粮食估产、作物种类识别、作物长势监测、农药喷施等领域。

单旋翼与多旋翼相似,体积与载重量较小,起飞地点不受限制,可应用于分散的农田或小面积农业植保。

按动力类型划分,农业植保无人机还可划分为油动型和电动型两大类:前者对操作员的能力要求较高,且体积较大,主要应用于大面积的平坦农田,因此其渗透程度较低;后者的操作灵活,起降速度较快,可应用于分散的农田或小面积农田。

不管按什么标准分类,亦无论植保无人机能分出几种类型,其都围绕一个终极目标,那就是促进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业作业效率。

为农业做技术之极飞科技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相信是这个赛道内所有农业科技公司的共同愿景。虽然中国无人机产业的生产企业较少,但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在细分行业中,广州的极飞科技在农业无人机领域表现十分突出。

2007年4月1日,创始人彭斌带领一群热爱飞行的极客,创办了极飞科技的前身XAIRCRAFT。2014年,XAIRCRAFT正式更名为“极飞科技”,专注农业无人机的研发与制造。

从2015年2月年度大会启幕,极侠商用无人机正式发布,到2020年12月召开年度大会,发布4款智能硬件,极飞科技在农业无人机领域走过了数个春秋,也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创新产品。

彭斌曾讲到,中国用不到全球10%的土地养活了20%的人口,但由于近年来农业劳动力急速流失且老龄化,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亟待提升,这也成为了极飞科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极飞科技逐渐形成了农业无人机、农业遥感无人机、农业无人车、农机辅助驾驶设备、农业物联网和智慧农场管理软件六大产品线,贯穿农业生产的全生命周期。

2020年11月,极飞科技获得由百度资本和软银愿景基金二期领投,创新工场、越秀产业基金和广州新兴基跟投的12亿元人民币融资,成为迄今中国农业科技领域最大的笔商业融资。

2021年3月16日,极飞科技又宣布完成由高瓴创投投资的超3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此次注资,是高瓴创投对去年11月融资的追加投资。由此,极飞科技在半年时间内,再度刷新了中国农业科技领域最大笔融资记录。

在备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极飞科技的业务仍以253%的速度增长,进入到全新的爆发式增长阶段。极飞科技创始人兼CEO彭斌表示,今年极飞在市场上表现强势,从极飞科技2020年度大会至今,新品订单量已经达到去年同期的2.5倍。借助此次高瓴创投的投资,极飞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多农业机器人装备,助力乡村振兴,为人类构建无人化农业生态系统,保障世界粮食安全。

为技术选农业之DJI大疆创新

DJI大疆创新成立于2006年,如今已发展成为空间智能时代的技术、影像和教育方案引领者。DJI大疆创新将全球卓越的无人机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始于2012年,并于2015年创立了DJI大疆农业。2016年3月,其依托5.3万元农业植保机开售和一套被称为“破局”计划的2016年农业市场战略,正式进入农业植保市场。

当时,DJI大疆农业的破局计划包括做示范田、培养飞手、扶植创业和设立服务网点,从而实现把产品卖给有志于从事或专门从事植保工作的群体,并为这个群体提供服务。

从第一款量产可作业的植保无人机发布,到陪伴农业植保无人机进入良性循环阶段,DJI大疆农业经受过不少挑战,但是不断扩大的团队、不断更迭的技术,以及不停摸索新模式都使DJI大疆创新在改变传统农业的现状、推广精准农业的道路上加速迈进。

如今,DJI大疆农业仍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推动全球农业的发展革新和进步。目前,大疆农业已为全球30多个国家与地区提供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服务了超过1000万农业从业者。

广阔天地,农业无人机能“飞”多高

尽管创新企业高歌猛进,但植保无人机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不少挑战,以下因素无疑是阻碍制约植保无人机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是综合成本高昂。现阶段,植保无人机价格动辄几万,再加上配套服务、维护维修费用也不菲,这导致植保无人机渗透率低下。就算有些地区有补贴政策,但是“对个人购置植保无人飞机暂不予补贴”无异于将许多普通用户拦在了门外。

二是缺乏农药制剂相关技术标准。无人机植保对农药剂型及助剂的要求与地面机械有很大不同,我国尚缺乏与之配套的农药制剂相关技术标准,应用于无人机航空喷施中农药药液的表面张力、黏度、农药有效成份含量、剂型等都需要明确行业标准,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高作业质量。

三是无人机作业的稳定性有待继续提高。这里面既包括提高无人机的载重和续航性能,也涉及到植保无人机作业条件不稳定,常常处于高温、高湿、高腐蚀的环境中,且植保作业期时间窗口短,无人机如果稳定性不高,会直接导致错过最佳植保时间。

尽管制约因素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部消除,但是机遇往往伴随挑战而生。在民用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的应用范畴中,农业植保无人机市场规模较为可观。

根据直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赛迪顾问发布的《2019工业级无人机投资白皮书》数据,农业植保领域目前领跑工业级无人机应用领域,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25.2亿元,占比41.5%。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分会发布的《2019中国民用无人机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生产各类植保无人机170多个品种,保有量5.5万余架,作业面积超过8.5亿亩次。

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咨询公司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到2023年,中国农业植保硬件销售规模为160亿元,而农业植保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485亿元。

不管是从创新企业的开拓创新来看,还是从整体市场空间来看,不难发现近些年无人机应用到农业领域已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而且得益于政府扶植、技术更迭等因素,相信未来无人机在农业方面一定还有更光明的应用前景,我国农业无人机未来的需求量也必将迎来巨大发展。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