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面对熊熊火焰和复杂环境 机器人和无人机组队展身手

转载 2021-05-17 08:54 四川日报 来源:四川日报

五月十四日,泸州消防救援支队的机器人大队在演习中扑灭烈火。李奎 摄

演习中的无人机高楼灭火

医务人员2小时内迅速搭建起联合方舱医院

南方航空护林总站米-26直升机运输救援工程机械。记者 肖雨杨 摄

半米左右高的消防机器人

在5月14日举行的“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中,面对熊熊火焰,面临高楼、高温、浓烟、有毒、缺氧等各种危险复杂环境,大量新技术装备亮相,其中就有无人机群和全省首支消防机器人救援大队。

它们在救援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场景1

汽油罐泄漏,发生爆炸燃烧

消防机器人救援大队亮相

5月14日,“强震”过后,雅安市雅能公司大兴储罐区汽油罐区(6个3000m储罐)发生泄漏,在防火堤内形成约500m流淌区域并着火燃烧,相继引发2号、4号、3号、6号罐爆炸燃烧,喷出的火焰高度达几十米,火势十分猛烈。这次的爆炸,对罐区内其他储罐构成严重威胁,情况十分危急。

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增援命令后,立即调集化工处置编队机器人大队16辆消防车、46名指战员,携各类器材装备2200余件(套)奔赴雅安增援。

这是雅安主演习场的一幕。在高温炙烤的火场里,与身着银色隔热服的消防员并肩作战的,是一群身着黄衣的“机甲战士”——泸州消防救援支队的机器人大队。演练现场,共有10名操作手和10台消防机器人在灭火。

只见整装待发的10台消防机器人先后到达指定点位、快速喷射泡沫对起火罐进行冷却灭火,并确保灭火全程用剂准确、喷射高效,有效阻止火势蔓延。

待现场指挥部调整各方作战力量,发起灭火总攻命令后,所有消防机器人大展“神威”,在指挥员的指挥下,灵活调整水炮喷射角度、加大射流,通过左右摆动灭火的方式全力对整个罐区进行冷却灭火,大火最终被成功扑灭。

记者了解到,参与此次演习的消防机器人分别是6台RXR-MC40BD(S)型中倍泡沫灭火侦察机器人(代号“暴雪”)和4台RXR-MC80BD型灭火侦察机器人(代号“水龙”)。其中,“水龙”共配备了14台,“暴雪”共配备了11台,与运输车、供液车一起,组成了最基本的灭火单元。

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科长林刚介绍,去年8月,为全面加强消防救援能力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消防救援力量转型升级,全力破解灭火救援难题,减少人员伤亡,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组建了全省首支消防机器人救援大队。消防机器人在面临高温、浓烟、有毒、缺氧等各种危险复杂的环境时,可有效代替消防指战员进入事故现场。这些消防机器人依靠耐高温阻燃橡胶履带驱动,内部全金属骨架,后部连接供水带,最远可在距离后方控制台1公里距离内运作,最佳有效作战范围200米,喷射有效射程达85米。

有意思的是,消防机器人其实并不比人更耐高温。虽然它的外壳和履带能够承受高温,但内部的电子元件正常工作的温度要控制在60摄氏度以下。在炙热的火场里怎么办?它自有降温妙招——在机器人身体中部,有一根凸起的圆柱体探头,它能实时监测机器人工作环境温度,发现异常立即向机体喷射水雾,如同形成一个“保护罩”。

目前,该大队已配备38台特种机器人、12台机器人运输车。未来,它们将在石油化工、大跨度大空间、地下建筑等易燃易爆场所事故救援中发挥积极作用。(李奎 周梦颖 记者 范芮菱 黄大海 付真卿)

场景2

高层建筑起火,72名居民被困

无人机群升空营救灭火

除了应急响应、指挥处置、力量投送,现场救援也是演习的重要一环。此次演习共设置建筑埋压人员搜救、高层建筑灭火、燃气储配站输气管道泄漏处置、危险化学品储罐灭火等12个科目。

其中,现场救援高层建筑灭火科目模拟雅安市雨城区大兴镇滨河高层建筑居住小区5号楼发生火灾,72名居民被困在室内、楼顶和电梯中,情况十分危急。

演习现场,辖区和平路特勤消防站和绵阳专业队铺设水带、投掷灭火弹、使用高喷消防车,狙击向楼顶蔓延的火势。雨城区及大兴镇工作人员迅速组织居民紧急疏散,和平路特勤消防站立即赶到现场,通过侦察设备查明震后高层建筑结构的受损情况和内攻的安全性,以及着火楼层和被困人员的情况,迅速展开营救。

确定路线后,救援人员展开内救外攻。绵阳专业队无人机群随即升空,1号无人机向高层被困人员投掷防护和救生器材。随后,2号无人机悬停在楼顶空域,向下投放灭火弹,3号、4号无人机分别向楼内展开泡沫灭火剂喷射作业和干粉灭火剂喷射作业。

现场指挥人员介绍,高层空间位置特殊,登高途径往往被烟火封锁,消防员一时难以到达火场位置,利用无人机组织外攻是一种重要手段。无人机群外攻可以缩短战斗展开时间,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无人机空中投送器材则是对高层救援手段的战术创新。目前,该技术正日臻成熟。(张超 记者 薛维睿 黄大海 付真卿)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