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飞向黄河的无人机 迈上潮头的上街区

转载 2021-06-02 08:51 河南日报 来源:河南日报

随着技术进步,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土监管技术应用”“应急救援”等热点,无人机能够展现身手的领域越来越多。5月28日至30日,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无人机创新应用高层论坛暨无人系统应用装备展”在郑州市上街区举行,行业专家、知名厂商云集,分享真知灼见,纵论无人机创新应用,发布最新成果,展示无人机产品和应用方案。此次活动卓有成效,对上街区拉长通航产业链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郑州乃至全国无人机行业的创新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无人机的应用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向空天地一体化格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促进黄河流域的生态恢复及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目前,通过空天地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可以探测和采集,并且分析黄河流域的各种技术指标,实现对沿黄流域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的生产与可视化高效管理。”在专题分论坛上,郑州航院大数据平台专家王超梁说。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街区的通航产业发展也迈上潮头浪尖。上街区启动河南省无人机沿黄流域生态保护及产城融合应用拓展试验区建设,推动无人机产业提档升级:在制造方面,三和航空自主研发的S100“大旋风”消防版无人机,通过了郑州市消防系统验收,走上了国产大载重无人机成果应用的“快车道”;在运营方面,炫飞、蓝翔、军翔等企业,在农林喷洒、城市消防、航拍航测、驾驶员培训等领域,已积累了较强的运营能力;在服务方面,成立了河南省无人机沿黄流域生态保护监测应用中心,拓展了跨河城乡一体物流等业务。同时,该区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积极打造黄河时空一体化监测大数据应用示范基地,启动上街机场无人机远程控制中心、无人机卫星通信系统等基础建设,切实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近年来,郑州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的通航、科技、金融、保险70多家企业百花齐放,拥有各类飞行器105架。围绕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郑州通航示范区一路阔步向前,成绩赫然。穆尼飞机“郑州1号”下线,填补了我省通用飞机制造的空白;成功举办四届郑州航展,形成了“南有珠海,北有郑州”的会展品牌;成功入选国家首批26个通航产业发展综合示范区,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六。在艰难曲折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体系,打造了通航产业“郑州样板”。

2017年1月,获批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之后,上街区完成上街机场三期改造工程,建成12个标准化机库和1.5万平方米机场综合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通航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2019年奖补企业资金952.3万元,2020年预计奖补291万元;举办“幼龙计划”、“我是小小飞行家”等各类航空科普研学活动百余次,累计参加青少年10万余人。通过探索完善体制机制,持续推进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郑州通航示范区的蓝图次第变现。

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州通航示范区以“一区两中心三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通航运营中心、航空体育运动中心、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试验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航空科普教育基地和区域航空应急救援基地)为目标,加快打造郑州通航示范区2.0版。突出开放招商,围绕无人机应用、航空科普、应急救援、飞行培训等特色领域,引进项目。突出核心带动,全力推进通航核心板块建设,确保郑上科创园、中鹏航空俱乐部酒店、华能工业无人机等项目建成投用。突出产业优化,建设河南省无人机沿黄流域生态保护及产城融合应用拓展试验区,吸引人工智能企业快速集聚。同时,开辟“幸福黄河低空快线”,实现短途航线常态化运营,促进黄河流域互联互通;突出文化培育,打造河南“航空科普研学旅游基地”,积极推进通用航空应急救援建设,努力构建通航示范区新发展格局。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提升郑州通航示范区产业发展格局,增强通航产业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推动通航示范区低空空域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促进业态拓展、服务升级、生态变革,让智慧通航成为新趋势。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