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送快递,农村已经实现了!技术很重要
转载 2017-10-25 07:11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与城市相比,交通不便、传统物流成本高的农村,已成为物流业布局无人机快递的战略之地。迅蚁网络CEO章磊认为,做乡村的无人机物流,技术比商业模式更为重要。
迅蚁网络CEO章磊正和几个小伙伴在公园里测试无人机的自动投放,高高的个子,穿着有硕大的迅蚁标志的白色T恤,鼻梁上架一副半框眼镜,33岁的他更像是一个热爱航模的大男孩。
章磊向《21CBR》记者解释道:“我们之前的飞机是到达目的地后降落,需要人工操作才能再起飞。现在要加上自动返航的功能,飞机可以空中投放,然后自己飞回来。”
迅蚁网络由章磊和朋友一起在2015年创办,专注于商用级无人机的产品研发和物流平台运营。
2016年9月,迅蚁和中国邮政合作,在浙江安吉开通了国内第一条无人机邮路并投入常态化运营,全长10.5公里。一年之后,迅蚁在安吉运营的邮路已经达到11条,覆盖包括杭垓、七管、大坑在内的3个乡镇和10个村庄。
飞越大山
做乡村的无人机物流并非一开始的首选,而是章磊和团队伙伴们经过了慎重比对后的结果。
无人机研发本就是章磊的主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读期间,他就是学校航模队的一员,参加过许多次航模比赛。
毕业后,章磊的工作同样是做无人机的技术研发。“我工作的时候设计了一套模型,可以用来解决无人机的技术逻辑问题。我当时就想,怎么把它运用到更大的场景中去呢?就想到了物流行业。”他说。
迅蚁的首代无人机产品捷雁TR5,额定载重5公斤,最大飞行里程20公里,利用GPS信号定位,并在即将落地时,运用摄像头拍摄地面红蓝相间的“靶标板”进行精准定位,精度控制可以达到厘米级。
约有一平方米大的靶标板也在短期内制约了捷雁无人机的运用场景。如果在城市里送货,不仅有高楼、电线对无人机的干扰,而且普通人家也无法放置这一块面积颇大的靶标板。相比之下,地广人稀的农村环境会简单许多,村政府的大院也适合放置靶标板。
“从需求上看,农村对无人机的需求也比城市迫切,比如山路送货很不方便,但是飞机可以直接飞过大山,在运送的速度和成本方面都很有优势。”章磊说。
在和区域的邮局合作中,邮局以购买或租赁的方式获取无人机产品,同时迅蚁会对邮局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使用培训。
从手机App的使用界面来看,飞行操作并不复杂,用章磊的话说,“和滴滴打车的感觉差不多”。
用户可以在应用中选择飞行航线,然后可以看到模拟的飞行路线图。捷雁无人机的正前方有一个二维码,用户点选航线后,再进行几个简单的确认操作,随后扫描二维码,飞机即可按选定航线起飞航行。
飞机通常从镇上的邮局起飞,目的地村庄会有一个村邮员与邮局对接,确定村邮员在岗后,邮局工作人员即操控无人机开始送货。这也是迅蚁希望可以改进的部分。
章磊表示,在自动投递和自动返航测试成功之后,送货就不必受限于村邮员的工作情况,即使对方短时间内不在岗,也可以先行送货。
自动投递的另一个设想是和快递箱结合,在目的地放置自动开合的快递箱,飞机抵达时接收货物,然后自动闭合,只有村邮员取货时才能再次打开,以避免货物丢失的可能性。
为了方便管控,迅蚁目前运营的11条航线均有固定起飞时间,从早上9时开始,每条航线各飞行一次,为村民运送邮件、报纸和EMS包裹。从操作界面可看到,每条航线拥有一个专有航班号,类似于客运航班的运作模式。
尽管飞行的操控是由合作方的邮局工作人员执行,但每架飞机的轨迹数据都会直接传送到迅蚁的“捷雁云”后台,迅蚁团队可以随时观测飞机的位置和飞行状态,在遇到紧急状况的时候,可以直接人工操纵飞机。
章磊回忆说:“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次有台风,那天我们早上飞的时候天气状况还比较好,但是飞到一半风开始变得很大,飞机的定位就出现了一些偏离。后来我们通过远程遥控的方式降低高度,把飞机稳定住,让它意识到自己的识别错误,然后重新回到轨道上。”
现在,捷雁已经从TR5升级到TR7,载重能力提升为7公斤,续航达到30公里。
笨鸟先飞
对于一个创业不足两年,团队仅有20余人的新公司,同时进行无人机的技术研发和物流网络平台运营这两项工作,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事情。
但在章磊看来,这是迅蚁的必经之路。
2016年9月19日,与中国邮政合作开通的杭垓—七管邮路,是国内第一条常态化运营的无人机邮路。彼时,京东无人机的宿迁首次试飞才刚刚结束三个月,而物流业大佬顺丰的产品要到2017年才正式运营,业内对于无人机物流的具体使用场景,仍处于颇有争议的阶段。
“这就像iPhone刚刚出来的时候,它是一个很棒的产品,但是人们还没有用过这种智能手机,不知道怎么用。”
章磊打比方说,“所以苹果要做一个App Store(手机应用程序商店),自己做一些应用放在上面,别人才能开始了解iPhone,继而开发更多应用。我们做商用无人机也是这样,需要先做成一个使用场景的案例,让别人知道无人机物流是可行的。”
捷雁无人机物流网络平台,就像是迅蚁的App Store,在业内还对这一产品有争议的时候,为行业展示了无人机物流的使用场景、体验和合作方式。
邮路的成功开通扩大了人们对迅蚁的认可度,从迅蚁的官方微信号可看到,截至2017年9月,迅蚁已经与苏宁、中通、快递兔、蓝犀牛等公司签订合作,并在7月份之前分别完成了和苏宁、中通的首次合作试飞。
在章磊看来,运营无人机物流平台不仅为迅蚁带来了更多的认可度,一年的邮路飞行也为捷雁提供了一个“实景训练场”,捷雁在其中不断积累数据,从而为迅蚁提供技术改进的方向。
以电池系统为例,捷雁在飞行初期,飞机电量监测需要人工进行,因为每次飞行的距离和风向不同,所以每次降落和再次起飞之间,需要收货方确认电量是否充足。这就形成了一些不便和不确定性,一旦人为疏忽,可能会出现飞机半路“断电”的情况。
在邮路运营了一段时间后,迅蚁团队发现了这个问题并进行改进。最新的捷雁系统增加了电池智能确认系统,在起飞之前会进行电量自检:以杭垓—七管航线为例,其长度为10.5公里,如果飞机自检发现电量仅够支撑5公里飞行,就会拒绝起飞,并在App上提示操作员更换电池。
作为一个典型的工科生,谈到技术时章磊显然更有热情。
他认为技术比商业模式更为重要,“我们正在尝试一些商业合作,也会构想一些场景,但技术更关键,比如我很希望有一天坐在家里,无人机可以把东西送到窗外,我打开窗户就能收到。可这样一个场景,现在的技术是支持不了的,所以根本上还是要加快技术进步。等技术上能实现了,我们可以设想无数种场景。”
章磊喜欢把迅蚁的状态称为“笨鸟先飞”,迅蚁进入的是一个全新的行业,首先进入、首先起飞,虽然规模不及行业大佬,但“一旦开始就决不会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