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陈立钢:如何让无人机彻底“解放”果农双手?

转载 2017-11-18 13:55 来源:黄河连线

11月5日,第二届山西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在运城举办,来自全球33个国家的50多家外商、22个国家的驻华使馆和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1200余位政、商界人士和农业专家踊跃参加了此次博览会。在博览会上,瓦屋农业植保无人机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瓦屋科技创始人陈立钢称,自2014年以来已陆续推出四代植保无人机,为的就是彻底解放农民的双手。

然而,说起无人机,我们常会听到“无人机黑飞”影响航班等事件,加之城市化进程导致少有年轻人进行农业劳动,此外,民用无人机动辄几十万元,对于勤恳劳作的农民而言,无人机到底如何解放农民双手?为此,黄河连线特别专访到杭州瓦屋科技有限公司CEO陈立钢,以下为专访实录:

1. 黄河连线:根据简历介绍,您之前并未有在农业领域的生活、工作经验,为何选择从事农业领域的工作?

陈立钢:我出生于茶商家庭,小时候每次放学后要炒茶叶、揉捻,当时感觉特别累,就在想:如果有机器设备就好了。后来长大后发现真有可以完全替代了茶叶制作的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等多道工艺,完全做到无人工干预的机器,这给了我很大震撼。

上大学后学习了工业自动化专业,简单来说就是在工业厂房用设备替代劳动力。后来,工作后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薪资待遇都不错,但是对于小时候的初心仍然念念不忘。偶然间看到农民打药非常辛苦,便想用植保无人机来替代人们繁重的劳动,在解放老百姓双手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

刚开始我们定位于大田植保,但是为了实现差异化定位,便毅然从大田植保转向了业内基本上没人敢做、难度更大的果树植保。经过一年多的技术储备和实践,产品已经相对成熟。今年秋天,我接到果农来电,他们说自家的产品丰收了,多卖了几千块钱,对我万分感谢。这件事给我很大的感触,也让我由衷地喜悦。因为你发现你做的事情落地了,真的能给人家带来好处,这就是创业真正的乐趣。

2.黄河连线:什么因素促使您想要用无人机替代人工劳作?

陈立钢:首先,农业在我国处于一个很初始的阶段,而且目前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在国际上,日本美国的机械化程度达到了30-40%,而我国只有0.2%。今年十九大以后,宣布实行土地三权分立。即所有权归集体所有,承包权归农户所有,经营权归合作社所有,这意味着以后农业必将走向大型农业合作。因此我认为未来3-5年机械打药会取代人工打药。

其次,用无人机打药更环保、科学。目前每家每户只有2-3亩的果树,无人机工作的时候难免会产生一些小的纠纷,等土地真正流转起来后,无人机打药将会更加精准,而且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进而减少土地污染、地下水污染。目前在果树行业依然存在盲目施肥、过度作业的现状,由于每个地方的温度、气候、高度不一,爆发的病虫害也不一样,要想生产出更健康的产品,只有因地制宜,用先进的管理方式才能实现。

3.黄河连线:您之前提到植保无人机为果树打药的难度很大,具体难在哪里?另外,为何选择以运城为试点,为这里的果树打药?

陈立钢:首先,从形态上来讲,果树的农药喷洒和大田喷洒不一样,果树不是平面的,并非一遍就可以打完药,它需要正反面都打到。有很多20年的老果树,高达4-5米,无人机的药从上边打下来,要么打不到,要么无人机喷药力量特别大,药水打到了地下,但是树上的果子也掉了,现实中果树打药的难点就在于此。


图为无人机打药场景

其次,中国有3900万亩果树,运城就占了有330万亩,而且运城位于世界公认的苹果“黄金生产带”和水果最佳生产区,年产量62亿公斤。然而,这里的市场大,难度也大。果农们过度追求产量,造成果树多而繁密,异于其他地区,因此果树特别难喷洒。如果运城的试点没有问题,那在全国推广开来都没有问题,于是我们选择在运城进行规模化试点。

4.黄河连线:为果树打药怎么实现“既能够打到果叶的背面又不把果子打到地上”这个效果?

陈立钢: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咨询了美国农业部以及中科院的多位专家,他们在农药喷洒上给了我们很多指导性的方案。在给果树打药的时候,根据果子大小、叶子的厚度、风的大小,然后植保无人机通过四个螺旋桨形成稳定强大的下压风,提升了药液的穿透能力,不仅可以让果叶正面药液均匀,还可以直接覆盖到果叶背面及果树下部。然后再配合专业的静电离心喷头,让喷洒出来的雾滴带有电荷进而吸附到叶子上。因为雾不会落地,而且可以完全用雾把叶子包起来。刚开始很多果农都以为叶子后边打不到,我们让果农在最里边的叶子背面放上试纸,结果最后都打上了。这是以往人力都达不到的。


图为无人机打药后叶子背面的试纸

另外,果树高低不一,我们的无人机在具体作业过程中可以实现仿地飞行,根据果树的高低,自行调节高度,并且实现自动避障,计算最优路径,这就给了操作者很大的自由度。

5.黄河连线:目前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在家务农的都是老人,势必加大无人机操作难度,另外,一架植保无人机动辄几十万,价格昂贵,对于农民而言,如何真正让无人机“解放果农双手”?

陈立钢:考虑到无人机操作不当可能会造成损坏,我们主张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具体操作上,目前并不需要农户购买无人机自行使用,我们都是让本地的人经过培训后进行,同时也解决了本地的就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社会责任。另外也会定期去高校开课,告诉大家无人机具体怎么操作。


图为专业人员宣讲无人机打药相关知识

此外,在农业知识上,我们请了专业人员为我们提供解决方案,比方说什么时间、地点、温度、风向、日照,应该打什么药。据研究,苹果树每年需要打7-8次药,梨树则是10-13次,葡萄20-25次,桃树1周一次,另外,即使是同一块园子,高低不一样,那虫害就不一样,这样的话就需要我们这样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6.黄河连线:市场变化莫测,很多农民无法对市场进行预测,常常是看别人种什么就种什么,什么好卖就种什么,经常导致供大于求从而贱卖的现象,在物联网大数据时代,如何让植保无人机真正帮助农民在各个环节都“赶上趟”,获得更多的收入?


图为无人机打药场景

陈立钢:我们正在和运城市政府联合组建一个智慧果业云平台。

第一,在数据收集上,会把土壤、气象、病虫害数据进行记录分析,需要预防什么病、什么时候修剪枝丫;

第二,预测出明年什么病虫害爆发的多,明年什么地方什么价格、什么时候品种上市会卖好价钱,并帮助果农对接全国的果品消费市场;

第三,实现果品可追溯,比如这个苹果上的农业残留量是多少。另外,消费者和销售商也可以查询这些数据,并进行分析、评析、应用。

7.黄河连线:您认为未来的农业是怎么样的?瓦屋科技在这个蓝图里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陈立钢:我们的农业经历了三次革命。刚开始是从无工具到有工具的变革,这时候生产量和可种面积达到大幅度提升。第二次革命是在十九世纪初,相关杂交技术、化肥农药的出现。这次革命使产量大幅提高,由原来的100斤提高到1000斤。

现在,以信息技术和基因技术代表的农业第三次革命已经来了。这次革命更偏向于精细化,让本身不可控的农业生产变得可控。从以前的靠天吃饭到可控、可管理、工业化般生产。

目前,中国的农业处于落后阶段,相比之下,美国很早就有固定翼喷洒,机械化代替了99%的人工劳动。现在,我们只能尽力把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另外在农业方面也要加紧追赶速度。

我们的植保无人机解决喷洒农药的问题,本质上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当然,这里边有很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分析。但是有了基础,才有大数据分析,所以我们目前做的就是最苦最累的基础事情。未来,农业一定会更加可控。现在农业机械化的过程才刚开始,但是我知道,我们未来一定会收获更多果实。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企业最先尝到了科技进步的甜头,快递机器人替代了分拣员、新零售逐步替代传统便利店,但对于勤恳劳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民而言,这个时代能够真正为他们带来什么便利?也许,我们现在考虑并不算太迟......


黄河连线记者与瓦屋科技主要负责人合影(从左到右分别为王卫民、孙中婵、陈立钢、林坚)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