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中科院专家:美国有能力对中国“断网”

转载 2018-08-10 19:52 来源:美国侨报网

  【侨报记者粟裕8月10日北京报道】“我们没有互联网,我们只有因特网,我们实际用的是美国的网,美国总统有权随时关掉一个国家的因特网通道,控制它是很方便的事。”吕述望教授对《侨报》记者说道。

  近期,一篇题为《美国分分钟让中国断网?》的文章引起中国网民的广泛关注,中国科学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北京知识安全工程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吕述望教授接受了《侨报》专访,详细解释了“中国没有互联网”的现状。在他看来,目前全世界除极个别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都使用的是美国的internet服务,中国并没有互联网,而是美国Internet的用户大国。

  全球只有一个主根服务器在美国

  今天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因特网、手机、Email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网络的发展正在改造传统产业,但网络经济繁荣之下也让人忧心忡忡。

  吕述望 ,一位地道的密码学家,90年代初当网络在中国兴起的时候,他却关注起网络安全,因为密码植入的土壤——网络如果不安全,密码便毫无安全可言。从那时候开始,吕述望一直担心从美国传进来的新生技术因特网,隐藏着安全问题。

  吕述望教授在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发表主题演讲。(图片由吕述望提供)

  吕述望认为,所谓的国际互联网根本就是一个伪概念。因为目前互联网有一个主根服务器,这个主根服务器事实上控制着“互联网”全网的解析和有序运行。

  1个为主根服务器,放置在美国,其余12个均为辅根服务器。其中9个放置在美国,欧洲2个,位于英国和瑞典,亚洲1个,位于日本。所有根服务器均由美国政府授权的互联网域名与号码分配机构ICANN统一管理,负责全球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域名体系和IP地址等的管理。

  吕述望向《侨报》表示,从本质上看,目前中国老百姓使用的是由美国发明的一张网,也就是因特网(Internet)。它是由美国主根控制的网络而不是全球共有的网络,并非“国际互联网”。中国公众使用的也不是“中国互联网”,中国人使用的网络一直是主根服务器在美国的因特网,并非多张独立的网。

  假如美国中断了已经提供的网络服务,我们还能得到由因特网提供的国际网络服务吗?吕述望认为,如果美国果真中断了某些根服务器的服务,整个因特网的经由根服务器的IP地址将无法解析出来,这些域名所指向的网站就会从因特网中消失了。

  “美国理论上有能力给中国的公众网络停止服务,其实这种局部停网事件经常发生的概率也不大。”吕述望表示,2014年1月21日,全球不少知名网站被错误解析指向了同一个IP地址,中国百度新浪等网站也受影响。1997年,由于根服务器错误地使用了空白名单,因特网局部地区几天之内网页无法访问,邮件无法发送,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吕述望认为,虽然这些有可能是故障,但是不能低估美国控制因特网的能力。

  中国用的是美国“因特网”而非“互联网”

  互联是网络技术中的一种连接方式,是两个或者多个网络之间的平等连接,不存在主从关系,而接入是从一张网络接入到另一张主网络,二者之间是主从关系。吕述望教授表示,Internet 是美国管理的一张网,其他国家的网络都是因特网的接入网络,是 Internet 的子网,就像集团公司下各个地方建设的分公司一样。

  各接入国接入 Internet 时都与Internet 的管理机构 ICANN 签订了网络接入协约,需要按规定缴费并受其管辖。他进一步介绍,Internet 核心的 TCP/IP 协议采用特定机构统一集中分配 IP 地址与域名的方式进行管理。主根域名服务器在美国。

  美国向其他国家提供部分网络服务功能,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联网技术缺乏的国家无疑是一个好事。但是,1994年4 月20 日,中国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全功能地接入Internet,这种把中国人和其计算机信息处理部件等形成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一起接入到Internet的做法是有待商榷的。新技术的非理性应用导致了中国网络空间主权的全局性沦陷,美国通过Internet服务把自己的网络空间穿透各国的海陆空防线覆盖了世界,获得了世界性的网络霸权。

  美国可以通过主根服务器控制 Internet 的各接入国的公众用网,也可以掌握其他国家的网络信息流。因此,中国的网络与 Internet 是主从关系,不能翻译成互联网,而应翻译成因特网。

  “我每天用手机上着的网,是按照规定租用给租用费,像我们使用电话一样。”,吕述望表示,每年中国都向美国交服务费,中国的网络才能得以正常运行。

  自 1994 年中国接入因特网以来,个人、企业工作人员、国家政府工作人员在没有主权的网络空间随意传递或搜索信息而不自觉,而这种不自觉直接的后果是造成大量的数据外流。

  这种信息有可能会被其他国家利用大数据分析,获得他们想知道的有价值的信息,给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公民隐私构成严重危险。事实上,Internet 的非理性应用既损毁了中华文化的根基,又严重威胁国家安全。

  “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就应该站在学术研究的立场看中国网络之安全,但在谈安全之前,我要‘纠错’”,吕述望表示,因特网被翻译成“互联网”,甚至大讲中国“互联网”如何成功,对中国的网络安全事业带来了极大的混乱。

  公众网络面临困境 自主创新才是解决之道

  2018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

  吕述望教授接受媒体采访。(图片由吕述望提供)

  中国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互联网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速以及公共服务线上化步伐加快,成为网民规模增长推动力。网络安全专家普遍认为,安全是网络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互联网 +”的大势之下,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急迫性越来越凸显。

  “我把中国网络空间分为两块,中国的网络空间一块我称为政府管理类,就是军网、内网、专业网等,另外一块网络叫公众服务类网络,我们现在事实上真正建设的都是政府管理类的网络,公众网络就是老百姓上的网,这一方面亟待加强建设。”吕述望向《侨报》表示。

  2013年末,希拉里•克林顿曾说过一句话:“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China”,翻译过来是“穿越中国的现代防火墙,我们美国人能够到达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吕教授认为希拉里没有吹牛。美国人通过提供“优质”技术与服务,事实上占据了网络战的高地,这将给中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严重挑战。

  吕述望表示,在网络受制于人的情况下,我们的技术、硬件绝对不能再受制于人。我们不能只图眼前便捷省事,全面依赖引进而放弃自主创新,那么,未来就像现在的网络一样,完全受制于人,国家安全将遭受更严重的威胁。

  吕述望主张中国应该建立多张独立的公众网络,例如“汉网”、“唐网”、“宋网”、“华夏网”,各有创新,自主建设,服务国家,服务人民,也避免“一张美国的网统治中国”。目前建设中国自己的公众网不是能立竿见影的,中国公众广泛使用在 Internet服务上微信的局面,还需要假以时日才能改变。当然我们的公众网络也应该提供必要的国际网络服务,满足世界各民族多样化的需求。

  不能“一国独大” 网络空间需各国共同治理

  长期以来,美国在全球网络空间当中占有基础资源和控制分配权,经济收益之外,还能够获得广泛的安全收益。随着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各国对美国的做法越来越表现出更多的担心。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汪晓风认为,作为网络空间的全球枢纽,美国可以在其境内通过国内立法监控全球数据流动,获取情报信息,应对通过网络途径发起的敌对行动,美国还可以将这些情报与同盟和伙伴分享,加强其在网络安全和其他安全领域的主导权。

  “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以伊拉克局势动荡为由,敦促“Internet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终止其国家顶级域名的解析,伊拉克因此从网络空间消失。”汪晓风表示,拥有域名解析的控制权,美国可以令对其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机构、组织的网站甚至整个国家的网络无法访问。

  中国认为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国际网络基础资源管理的权利,应建立一个多边透明的国际分配体系,合理分配网络基础资源。国际社会对美国独揽因特网控制权也多有不满,各国向美国夺权的斗争在2005年11月激化到了顶点,170多个国家都要求美国放弃对ICANN的独家监管,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向美国施压。面对紧张局面,美国国会以423票对0票通过了一项决议案,要求政府明确表明美国控制因特网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面对内外压力,美国政府在保持实质控制的基础上作出有限让步,如赋予ICANN更多自主权。2006年9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将逐步扩大ICANN的自主权。商务部表示:从2009年起,ICANN不再接受该部门指定的工作,它的做法将由自己的社团成员决定;不再每半年向该部门递交书面报告,而改为每年发表面向整个因特网社区的宏观报告;不再定期向该部门汇报,而改为由执委会高层与商务部官员举行不定期会议。

  汪晓风表示,这些变化在中国业界人士看来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因为美国商务部控制ICANN的协议又续签了三年。对此,仅欧盟表达了谨慎乐观,其他国家则明显对这一态度缺乏信心。

  事实上,中国对于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并无异议,但希望国际组织获得更多的主导权,即将网络空间的资源分配和政策协调置于一个或多个政府间机构之下,从而为国家在网络安全治理中谋求更大的作用。中国认为各国网络空间彼此相连,分属不同的主权管辖范围,没有一国可以独善其身,更不能靠一国之力确保本国的信息和网络空间安全,需要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

  汪晓风表示,制定信息和网络空间国际规则,是当前维护各国信息和网络空间安全的紧迫课题,而“作为最具普遍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是制定上述规则的最合适平台”。联合国也认为“网络已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公共设施,因特网的国际管理应是多变、透明和民主的,由政府、私营部门、民间团体和国际组织全面参与”,并积极推动国际电信联盟获得因特网治理的主导权。(完)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