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主飞控系统的56机“蜂群”,到国内首款高能一体化反无人机系统
转载 2018-11-02 08:54 郭昊昱 来源:36kr随着国家低空空域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我国反无人机和特种无人机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尤其是在军民融合的大背景下,各个垂直细分领域的民用无人机得到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伴之而至的是无人机管制的新问题与新挑战。求尔君近日采访了一位硬科技创业者,他的团队做出了国内完全自主的飞行控制系统,通过优秀的可靠性,成功将56机“蜂群”编队送上蓝天;同时,他们研发的国内首款高端智能一体化低空反无人机系统,未来将成为低空安防的“绝密武器”。他就是求尔硬科技第5期嘉宾——羚控科技邓修涛。“硬科技是真正创造生产力的科技,是需要长期研学才能成功的,硬科技创业一定要在知识、技术以及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鼓励创业而不盲目创业,硬科技的这条创业之路,艰难曲折而又成就感。”羚控科技联合创始人邓修涛这样评价硬科技创业。
进入邓总办公室时,邓总特意向求尔君道歉:“今天病毒性感冒,不能跟你握手了,非常抱歉!”
求尔君先惊慌了一阵。就是这样一个朴素谦卑,让人第一眼无法与高科技相遐想的人,带领团队创造了国内完全自主的飞行控制系统以及首款高端智能一体化反无人机系统。
邓修涛2002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控制专业,上学时就对飞行控制系统、飞机动力学、机载计算机和机载软件、机载系统半物理仿真与测试、低空安防产品、特种无人机等多个研究领域进行探索。
创业之前邓修涛曾在华为工作多年。一次同窗好友的聚会中,基于对技术的痴迷和在有了相当技术的积累后,邓修涛和伙伴在2014年春节期间决定一起开公司实现自己的抱负。随后,西安羚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西安高新瞪羚谷成立了。
当前,羚控科技专门从事特种无人机、航空电子和机械电子领域相关机载设备、仿真测试设备、低空安防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技术服务,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服务国防军队建设,最大程度保证了无人机的飞行安全,是中国低空安防当之无愧的“哨兵”。
“飞机整个飞行过程的稳定性,是要靠飞行器控制器发送一系列控制指令,让飞机的腹翼、尾翼等部件产生相对应的动作,得以实现的。飞控系统就是无人机的大脑!”
邓修涛解释道:“国内很多无人机使用的飞控系统,多为国外开源系统基础上修改,导致炸机率非常高,而羚控的飞控系统则是完全自主的,连最底层的架构都是。”在两年时间内,羚控科技已经取得了7项相关软件著作权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
“无人机的大脑”飞行控制器
在一次某部队的演习中,羚控凭借飞控系统的稳定可靠性,成功的将56架无人机组成的“蜂群”编队飞上天空,实现了多机编队、自主飞行,智能规划和协同攻击功能,获得部队单位一致好评的同时引起广泛关注。
同时,近几年无人机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羚控飞控系统也被广泛应用。而在此现象中,邓修涛却敏锐在发现了另外一个“商机”。“因无人机引发的公共事故屡见不鲜,也需要对无人机进行有效管控。”针对于此,羚控科技在国内首次提出完整的集发现、确认到打击为一体的反无人机解决方案。
反无人机系统
据介绍,“反无人机系统”的概念最早由英国提出,可利用无线电波干扰甚至击落最远一英里(1.6公里)外的无人机,以阻止其从事监视、袭击等恶意行为。当时的中国却鲜有科研人员对“反无人机系统”倾注心血。近年随着中国中小型无人机个人保有量的增加,安全问题才日益凸显,而当中国想要对安全隐患进行规避时,才无奈于此类技术的缺乏。国外对核心技术的保护力度极大,此类高科技产品是完全封锁禁运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能自主研发。羚控科技就承担起了这个艰巨的任务:研发出中国本土的“反无人机系统”,而且一定要比国外做的都好。
“这个系统由预警雷达、光电搜索识别跟踪、打击系统和指挥控制四个子系统组成。若对方的无人机进入到保护区域我方决定将其击落时,通常会采取电磁干扰的方法。如果用我们自主研发出的特种无人机,还可以直接把对方的无人机捕获。像老鹰捉小鸡一样地兜下来。”邓修涛说。
据市场预测,未来五年反无人机产品及服务民用市场规模可达到300亿元,军用低空安防装备市场需求也十分可观;未来8年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将由180亿元增长为800亿元。
对于硬科技创业,邓修涛给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硬科技是真正创造生产力的科技,是需要长期研学才能成功的,硬科技创业一定要在知识、技术以及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鼓励创业而不盲目创业,硬科技的这条创业之路,艰难曲折而又成就感。
对于羚控科技将要做的事,邓修涛总结到:“一是主动对接军队实战化训练需求,填补某科目训练手段方面的空白;二是主动对接产品需求,参与了多个型号的配套部件设计与软件的开发;参与某型无人机控制技术的研究;三是主动对接科研任务,参与低慢小飞行器侦查打击技术研究等基础科研重大项目。”
过去几年,由于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远低于金融业、互联网等,其投资规模始终处于较低的状态;去年年底,无论是互联网推动经济的愈显乏力,还是在创投圈持续蔓延的“募资困境说”,都在证实着,随着人口红利、流量红利等的消褪,整个创投市场甚至社会发展又到了新一轮的技术开荒期。“实体回归”、“脱虚向实”成为国家、BAT及各机构新一轮的策略。在科技驱动下,“实业”不仅在经济疲软时期展示了其良好的刺激造血能力,且在突破发达国家技术和市场壁垒、拉动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等重任上独树一帜。
在军民融合的道路上,还有非常巨大的空间在等待羚控科技去开拓,也期待羚控科技在硬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