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新疆人文地理丨中石化西北油田采油三厂在大漠中建起智能采油厂

转载 2018-11-14 15:31 来源:中国石化报王夫泉

  作为集团公司智能油田建设试点单位,中石化西北油田采油三厂通过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打造组织管理新模式,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益,在大漠中全力建起了智能采油厂。

  新技术让现场管理更智能

  11月4日,10-6计转站,一架无人机在操作手的遥控下,顺着油气管线的方向低空飞行。全部38口井的管线以前一个班组要巡5天,现在8个小时就能巡检完成。这样的无人机,该厂已有22架。

  巡视管线依靠无人机,而巡视井站也变得更为快捷。采油三厂负责的作业区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分布着400多口油井。

  在10-6指挥中心,值班人员点击鼠标,就可以看到站内和周边井场的实时视频,随时调取站内所有设备和每一口油井的运行数据,并进行远程控制。

  “更为可喜的是,通过自主创新,我们在掺稀注水远程调控、加热炉智能温控、原油含水在线监测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初步实现生产自动化。”厂副总工程师、生产运行科科长周全说。

  目前,采油三厂已经形成了多个领域的技术系列,这些新技术让现场管理更为智能。

  新模式让组织管理“1+1>2”

  通过运用新技术,采油三厂实现了人工巡检向自动巡检,驻井值班向无人值守,人工数据分析向大数据自动分析的转变。同时,智能油田的建设也为优化组织结构,打造管理新模式创造了条件。在传统模式中,计转站和油井的管理是“两条线”,现场的管理也分属于不同的班组。

  “哪怕这一口井就在计转站的围墙外面200米,需要巡井或处理异常的时候,巡井班的人也要从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外的驻地来到现场。这样一折腾,智能油田的优势便大打折扣。”周全说。

  今年8月,采油三厂依托10-6计转站整合周边38口油井,建成了中石化西北油田首个井站一体化示范区,井和站由“一帮人”管。

  “10-6实施井站一体化管理后,生产用车减少了2辆,员工优化减少了6人,年节约成本62.6万元,提高时效后的间接效益预计超过100万元。”厂长任文博说,“2018年年底,采油三厂将建设完成8个井站一体化项目。”

  新平台成为井站“最强大脑”

  如果只是将计转站、油井、管线的管理权限简单合并,并不难。但要将他们高效地“连接”在一起,就需要一个“最强电脑”的协调。

  采油三厂在计转站打造全新的智能生产指挥平台,集成应用参数远程传输、掺稀调控、在线含水检测、抽油机远程启停、无人机巡线等新技术成果,形成单井到站库的一体化智能管控体系。

  技术整合是“最强大脑”的核心。过去,作业区的油井业务、站内业务、管线业务是分开运行,不同岗位的员工执行不同序列的生产指标。如今,一体化管理倒逼着所有业务全部整合。

  “这个平台在西北油田首次将生产指挥系统从作业区层级下沉到了计转站,生产指挥更加高效。现在站里除了班长,只设置了中控、仪器仪表和无人机管理3个岗位,他们要负责所有的业务。 ”周全说。

  新的管理也影响着业务外包队伍。以前10-6片区的巡线、巡井、设备维护、生产管理等分别由5家代运行队伍承担,现在一家代运行队伍就能完成片区的全部采油业务。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