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有产品还不够,我国无人机崛起还需做到标准引领!
转载 2019-10-13 08:28 中国智能制造网 来源: 中国智能制造网三大短板渐凸显,国内发展仍需努力
当然,我国要想真正做到无人机发展引领全球,眼下的发展还远远不够。
从产品技术上来说,权威人士指出,未来无人机发展的三大趋势是信息传输网络化、运行空间数据化和飞行终端智能化,这便需要我们持续引进和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时代新技术,一旦停止技术创新或者创新进程放缓,就可能丧失掉产业发展的已有优势地位。
同时从行业应用上来看,无人机的行业应用是不断扩大和深化的,从最初的军用级领域到当前的消费级领域,未来的应用大市场将属于工业级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还需结合应用领域的迁移和探索,不断对无人机的技术、产品和功能进行优化、创新与升级,如此才能久立潮头。
此外,从最为重要的产业标准上来看,目前相关标准、法律法规和监管手段的不够健全,已成为制约我国无人机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无人机产品和应用的爆发式增长确实是早期推动产业崛起的重中之重,但在未来,完善行业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才是产业走向成熟实现引领的必要条件。
行业政府齐行动,助力未来标准引领
基于上述几大发展短板,目前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和企业为辅助,我国已经开启了对于弥补发展和突破创新的尝试与探索。尤其是在最后一点的标准化建设上,三者更是群策群力、一致同心,透过相关政策的发布以及行业联盟的成立,共同推动了行业标准引领的日益实现。
其中,前不久发布的《深圳市民用微轻型无人机管理暂行办法》和《浙江省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规定》等政策文件,在无人机标准化规范管理上无疑走在了世界前列。其对无人机研发、销售、应用等环节作出严格管理,并对飞行区域、飞行时间、飞行注意事项及飞手管理等进行细致规定,为行业发展找到了新的平衡点。
与此同时,中国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等行业组织的成立,以及“无人机应用及防控大会”等行业论坛会议的广泛召开,也为无人机产业的标准化发展和规范化管理作出了重要贡献。其通过探讨无人机研制、销售、运行、报废等全寿命周期产业体系的建立,以及无人机产业生态网络的打造,推动着无人机产业持续的健康发展。
在未来,有了政府政策和行业联盟的共同助力,相信我国的无人机标准化建设将有所突破并迎来提升。届时,在优质产品和规范市场的两手抓下,期待我国无人机发展能够实现真正成熟发展,并最终引领全球。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乘风破浪,逐梦低空!中国AOPA低空经济产业分会落户苏州,开启低空经济新纪元!
- 漳州发改委发布:低空经济| 东山县空中网格员“云小圣”假期飞巡不停
- 关于邀请参加“全国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暨CEE2025中国(杭州)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的函
- 【权威解读】民航局发布农用无人机操作员培训管理规定,新规要点速览!
- 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发布《海南省支持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公开征求意见稿)》
- 极低成本无人机竞优比测拟于2025年2月22日在江西南昌开展活动初赛
- 零基础玩转无人机仿真,PrometheusSim限时内测活动开启!
- 填补国内空白!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训练设施交付
- 通知|关于组织第85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青少年航空航天及无人机教育专区展的邀请函
- 紧急驰援 | 普宙科技助力宜宾筠连山体滑坡应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