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福亮院士:无人机将解决“三农”三大痛点
转载 2019-11-11 17:15 无人机学堂 来源:无人机学堂“农业,绝对会成为无人机行业应用的主导市场,80%以上的精准农业要靠无人机。”在10日结束的第七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曹福亮教授指出,无人机的应用将解决我国“三农”三大痛点问题:精准农业、劳动力短缺和集约作业。
(图源网络)
人类的农业发展,经历了以植物育种为代表的第一次革命,以动植物转基因为代表的第二次革命。当前,农业正进入数字化时代,也就是以农业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为代表的第三次绿色革命。
智慧农业的特征是“信息知识+智能装备”,而与之对应的传统农业,则是“土地+机械”。无人机正是近年来兴起的智能装备典型代表。
曹福亮院士认为,未来无人机发展的本质是,网络环境驱动下的空中移动智能体,它将智能感知、智能认知和智能行动融为一体,向着测控网络化、飞行数字化、任务智能化方向发展,必将对军事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无人机已开始在植保、播种、授粉、产量估计、农田保护(土壤品质)、河流污染监控等方面展开作业。
曹福亮院士指出,智能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可以解决我国“三农”发展中的三大痛点,首先是助力农业生产安全,解决精准农业部分问题。以精准用药和精准施肥为例,我国2018年农药使用量150万吨,有效使用率不足39%,发达国家在50%-60%。我国2018年我化肥折纯使用量超过5653万吨,有效利用率不足38%,国外一般在50%-65%。农药和化肥过量使用,已造成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目前,我国在精准农业领域,无人机已经在部分信息采集、喷药播种等方面得到初步应用,但离精准农业差距还很大,智能无人机因其广域、实时、快速机动、协同优势,必将在精准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次,无人机的应用可进一步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四大环节中,耕、种、收三个环节机械化水平已经较高,但占劳动量和成本最高的管理环节机械化水平最低,而无人机大大提高了农业植保的效率,可以应对劳动力短缺问题。以水稻植保作业为例,无人机每天作业强度为240亩,费用为10元/亩,而人工每天作业强度仅有10亩,费用为600元/天。
第三,无人机的应用为我国土地资源碎片的集约作业问题提供一种手段。从2002年到2003年,我国闲置耕地与闲置农户比例变化呈以下特点:一是闲置耕地比例从0.32%上升到5.72%,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二是闲置农户比例从1.64%上升到15.5%,这与农户健康状况,家庭耕地总面积,农家庭农业收入有关,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明显。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两度直击日喀则震中!“翼龙”-2H火速出击完成灾情侦察
- 喜报 | 航天飞鹏成功获批苏锡常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
- 《人民日报》关注时代星光:中国民用无人机走俏国际市场
- 【冬季行动】科技助力:无人机巡查提升辖区交通管理效能
- 无人机助力山岳救援:科技守护生命安全
- 无人机送外卖?真的!中山这里首飞测试成功了
- 南昌:印发《南昌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设立无人机飞行集体空域
- “陆地航母”首次走出国门,身披"新衣"亮相北美CES
- 喜报 | 航天飞鹏成功获批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 南昌:印发《南昌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设立无人机飞行集体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