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亚太地区无人机年鉴2019

转载 2020-01-20 13:23 吴新建 来源: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

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 吴新建/编译

自:《亚洲军事评论》2019年第6-7期合刊

【知远导读】《亚洲军事评论》杂志2019年第6-7期合刊发表了Jr Ng的文章:ASIA-PACIFIC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DIRECTORY2019。无人机是一种以无线电遥控或由自身程序控制为主的不载人飞机。它的研制成功和战场运用,揭开了以远距离攻击型智能化武器、信息化武器为主导的“非接触性战争”的新篇章,从而成为世界各国军队的新宠。文章详细介绍了亚太各国的最新无人机研发、采购计划及装备和部署情况。

推送部分为节选,文章全文约24000字,希望阅读完整版本的读者请登录知远官网查询或直接与我们联系。

2019年是亚太无人机发展充满活力的一年,尤其是在操作技术及在作战环境下的使用方面。毫无疑问,中国在无人机的本土生产和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该国展示了其主导该地区无人机发展的意图,数百家本土国有公司和私营企业在专用展厅中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无人机平台、有效载荷和相关技术。

在这场公开展示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主题是隐身远程无人机的涌现,这些平台旨在突入有争议的或严密防御的环境,这一发展突显出中国人已经掌握生产和操作此类平台所必需的先进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3月的澳大利亚墨尔本阿瓦隆(AVALON)国际航空航天及国防展会上,澳大利亚推出了下一代无人战斗机,该飞机最终可以用作澳大利亚皇家空军战斗机的机器人“僚机”,这是波音公司和澳大利亚国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该地区同类产品中第一个已知的发展状态。

在亚太其他地区,无人机的扩散表明此类平台及其相关技术的日趋成熟,也表明亚太国家对将其纳入其军事力量的信心和愿望日益增强。

印度的无人机采购和开发计划

二十多年来,印度一直在参与无人机的研发和生产,其研究与开发组织,如航空发展机构(ADE)、巴拉特电子有限公司(BEL)、国防研究开发局(DRDO)、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国家航空航天实验室(NAL)多年来开发出一系列具有情报、监视与侦察,目标定位和武器制导能力的无人机。

该国军事、准军事、边境安全部队以及商业组织对于无人机的需求不断增长。迄今为止,印度已经自主生产了一系列可部署的小型战术级无人机,尽管当地产业界一直在努力开发中空长航时和高空长航时级别的大型平台。

然而,与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等外国开发商以及技术研究机构(也参与更先进平台的研发或零件制造)的合作,最终将为更大型多用途无人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突破。2019年3月,美国国防部采购负责人艾伦·洛德透露,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的目标是与印度国防研究开发局合作开发小型空中发射的无人机系统,该系统可能会通过两国都装备的运输机,如波音公司的C-17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C-130J进行部署。

现役无人机

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的“苍鹭-1”(Heron1)和“苍鹭-2”(Heron2)无人机:众所周知,印度空军至少装备了20架“苍鹭”中空长航时无人机遂行长航时情报、监视与侦察任务,第一批无人机于2001年交付。与此同时,印度陆军于2013年2月签署了一份价值2.18亿美元的合同,追加采购“苍鹭”无人机,这些无人机在2014年初被交付部署在有争议的中印边境的炮兵团。印度陆军早在2009年就采购了16架“苍鹭”无人机。据信,印度海军至少装备了12架“苍鹭”无人机,其中一些部署在西海岸的博尔本德尔海军基地,用于监视卡拉奇附近海域。然而,一架“苍鹭”无人机在2018年3月起飞后不久坠毁。两者合计,在印度服役的这些飞行器总数可能超过50架。

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的“搜索者II”型(Searcher II)无人机:自2001年以来,印度武装部队的所有三大军种都装备了战术级“搜索者II”无人机。MkII改型采用伸展型机翼和AR682转缸式发动机,与早期型号相比,可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它还可以配置用于战术监视和通信中继,并且可以同时携带多个有效载荷。

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的“哈洛普”(Harop)/“哈比”(Harpy)无人机:虽然它们不是专用的无人机,但印度空军在2009年以1亿美元的价格采购了至少10个单位的“哈洛普”巡飞弹,这些无人机于2013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针对短暂的时敏目标提供一体化的搜索、观察、跟踪和攻击能力。印度空军还装备了一些“哈比”反雷达攻击弹药。

正在开发/评估/试验中的无人机

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的“苍鹭”TP/TP-XP无人机:2015年9月,印度国防部长批准以4亿美元的价格采购10架“苍鹭”涡轮螺旋桨中空长航时无人机,并在签订合同后12-18个月内交付。然而,这些飞行器未能如期交付,这可能与印度加入《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Missile Technology Control Regime,MTCR)有关。2017年2月,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宣布了“苍鹭”TP无人机的新型出口版本,命名为“苍鹭”TP-XP无人机。与原始型号的1000千克容积吨位相比,出口型无人机的有效载荷减少了450千克,使《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成员国能够在不违反该制度义务的情况下获得它。

印度国防研究开发局的“鲁斯图姆-I”/“鲁斯图姆-II”无人机:国防研究开发局的“鲁斯图姆”计划旨在生产一种自主开发的多用途中空长航时无人机,用于装备印度三军。该平台预计将承担长航时任务,包括通信中继、情报、监视与侦察,海上巡逻、以及火炮射击指示和战损评估。2012年,该机构提出了一种涉及“海林纳”(Helina)导弹——目前正在开发的“毒蛇”(Nag)反坦克导弹的空射改型——集成的打击能力,将在未来的某个阶段付诸实施。继2016年11月首次飞行后,“鲁斯图姆-II”更名为“远程监视战术机载平台201”(TAPAS-BH201),预计将主要用作情报、监视和侦察平台。

印度国防研究开发局的“尼尚特”(Nishant)无人机:弹射器发射的“尼尚特”多用途战术无人机的研发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8年首飞。印度陆军在2011年采购了其中4套“尼尚特”无人系统,尽管2013年至2015年之间的一系列坠毁事件促使该军种终止了该系统的收购。一种带有轮式起落架的传统起飞和着陆改型,被名为“蟠螭”(Panchi),目前正在开发中,但在陆军取消订单后,这项工作似乎也已停止。

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GA-ASI)的“捕食者B-卫士”(Predator B Guardian)无人机:根据美国对外军售计划,印度海军可以采购多达22套“海上卫士”无人机,合同价值30亿美元,“捕食者B-卫士”也被称为“海上卫士”无人机,是MQ-9“死神”中空长航时无人机的非武装海上改型。“海上卫士”无人机采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能够在超过15000米的高度上运行,其腹部配备了雷声公司的SeaVue多模海上雷达,能够提供长达27小时的广域海上情报、监视和侦察覆盖。据报道,2018年7月,美国政府批准将这些飞机出售给印度,当地媒体报道称,如果莫迪连任,莫迪政府计划在2019年达成协议。

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的“无人僚机”(Unmanned Wingman):“无人僚机”计划采用与美国XQ-58A“女武神”(Valkyrie)类似的构型,目前被设想为低可观察度的多用途无人战斗机,续航时间为80分钟,并由本地研发的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的PTAE7涡轮喷气发动机提供动力,巡航速度为466节(马赫数0.7),最大战斗半径为400千米。该飞机可以由战斗机指挥,飞行距离可达200千米,可能的候选者是印度空军现代化升级后的“美洲豹”Jaguar MAX战机。该公司曾表示,它的目标是在2022年之前完成原型机,并在2029年之前准备好量产。

日本的无人机采购和开发计划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日本自卫队是亚太地区技术最先进的防御力量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国和韩国等国家的军队相比,其无人机能力多年来相对较弱。

然而,自2014年以来,该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其本土无人机开发能力的举措,目的是引入能够在其广阔的海域和空域执行持续情报、监视与侦察以及预警任务的能力更强的新型无人机。

现役无人机

波音-因思图公司的“扫描鹰”无人机:2011年3月的地震以及随之而来的海啸和核危机促使日本陆上自卫队努力改善其人道主义援助和救灾(HADR)以及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并与当时的因思图-太平洋公司(Insitu Pacific)签订合同,通过三菱重工株式会社对“扫描鹰”无人机进行了作战测试。该系统由因思图-太平洋公司与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合作开发和测试,以满足日本对于无人机的要求,并于2013年5月交付。

富士重工公司的“军用无人直升机前视观察系统”(FFOS):军用无人直升机前视观察系统是一种旋翼系统,专为日本陆上自卫队开发,用于目标定位、火炮射击控制和战损评估,研发工作于1991年开始。原型机于1993年12月进行了首飞,技术研究本部(TRDI)在1997年之前进行了试验。军用无人直升机前视观察系统带有安装在机身下方的日光电视或前视红外传感器,并且也可以配备激光测距仪。

雅马哈公司的R-MAX Mk II G无人直升机:最早的旋翼无人机是R-50,1983年开始用于商业性农业生产,并于1991年加入日本陆上自卫队服役。更先进的R-MAX型无人机具有改进的发动机、飞行稳定性和安全功能,1997年年底问世。R-MAX无人机的改进型被命名为G-1,于2005年10月推出,并于2008年1月通过认证。随后是军用改型Mk II G无人机,加入日本陆上自卫队服役后,并于2005年部署到伊拉克执行维和任务。

正在开发/评估/试验的无人机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RQ-4“全球鹰”无人机:2013年12月,日本防务省确认了采购3架RQ-4“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计划,并于2015年1月宣布了最终决定。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国防安全合作局(DSCA)于11月发布公告,透露了日本采购3架RQ-4Block30型无人机请求的细节以及可能的售价(大约12亿美元)。2017年10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签署了一份价值1.3亿美元的合同,用于为3架“全球鹰”Block 30型无人机、2个地面控制站、增强型集成传感器套件,以及备件和现场勘测提供长周期材料。2018年11月,日本政府确认这份订单,并与该公司签署了采购3架无人机的合同,合同总值高达4.899亿美元。这些无人机将配备雷声公司的增强型综合传感器套件(EISS)——包括光电/红外、合成孔径雷达和地面移动目标指示器系统——将于2022年9月1日交付。日本政府正在为无人机选择一个基地,预计将是日本北部的三泽空军基地。

斯巴鲁公司(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的子公司)的IR-OPV无人机:斯巴鲁公司正在研发三款可选的无人机。IR-OPV基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富士T-5(KM-2Kai)涡轮螺旋桨初级教练机研发,是一种全金属低翼悬臂式单翼飞机,由一台艾里逊公司250-B17D涡轮螺旋桨发动机通过三叶恒速螺旋桨提供动力。根据2016年3月与日本政府签订的合同,斯巴鲁公司在其中一架原型机上集成了光电/红外传感器和“先进”飞行控制系统,首次飞行于2018年10月完成,然后交付给采购技术与后勤局(Acquisition,Technology & Logistics Agency,ATLA)。该机构将进行进一步的测试。

韩国的无人机采购和开发计划

韩国是少数几个拥有先进航空航天工业的亚太国家之一,正在实施广泛的无人机系统开发计划。目前,韩国的武装部队依赖于各种本土开发的系统——其中大部分是战术及以下级——以及来自国际制造商中空长航时及以上级的无人机,如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的“苍鹭I”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RQ-4Block30“全球鹰”无人机。

目前的国内发展工作主要集中在韩国空军和韩国陆军的中空长航时平台、无人作战飞行器、垂直起/降无人机和倾转旋翼无人机。

无人机也有望成为所有“杀伤链”监视和打击一体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探测和防御来自朝鲜的导弹发射。

除了满足其武装部队的需求外,该国还希望成为世界级无人机系统的领先制造商和出口商之一,通过主要的政府机构和行业领导者,如韩国国防发展局(ADD)、韩国航空航天研究所(KARI)、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和大韩航空航天事业部率先推进其无人机技术。

现役无人机

大韩航空航天事业部的KUS-FT/RQ-102无人机:大韩航空航天事业部是韩国国家航空公司的一个部门,专门从事军事系统研发,于2016年获得国防采办项目管理局的合同,为韩国陆军制造KUS-FT战术无人机系统。到2020年底,该公司将提供16套完整的系统 , 每套系统包括4架无人机。RQ-101无人机能够完成短距离起飞和着陆操作,可以在高空停留24小时。它具有自动目标跟踪功能,有效范围可达10千米。

大宇/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的RQ-101“夜袭者”-300型(Night Intruder300)无人机:RQ-101是韩国陆军的第一种战术级无人平台,采用固定翼配置,通过视距控制能够提供120千米的作战半径,通过地面中继站控制时,作战半径高达360千米。它的有效载荷容积吨位为45千克,专用于高清日间和红外传感器以及合成口径雷达。据了解,交付工作已于2004年底完成。

埃尔比特系统公司的“云雀II”(Skylark II)无人机:埃尔比特公司的“云雀II”是手抛式“云雀I”无人机的更大、更有能力改型,续航时间为6小时,作战半径约为59千米。该系统通常包括多达两架飞行器,相关的有效载荷,以及安装在卡车上的轨道发射器和地面控制站。

Foosung集团/UCON系统公司的“雷莫之眼”(Remoeye)无人机:韩国陆军于2013年与Foosung集团签订了“雷莫之眼”002B小型无人机的合同,从2015年第三季度开始交付120套系统 ——每套系统包括4架飞行器。“雷莫之眼”002B无人机采用手抛式发射并使用气囊缓冲系统进行回收。电动飞行器的航程和续航能力分别为10千米和60分钟,并配有安装在机头上的稳定光电红外有效载荷,具有平移和倾斜扫描功能。

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的“苍鹭1”无人机: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于2014年12月宣布,韩国国防采办项目管理局选择其“苍鹭1”中空长航时无人机用于满足韩国武装部队的无人机需求。据了解,这些飞行器的数量不详,是由韩国陆军负责运营。据报道,至少有一架该型飞行器在非军事区执行了侦察任务。

正在开发/评估/试验的无人机

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Next Corps公司的侦察无人机、战术无人机和无人作战飞行器: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正在开发一系列新一代无人机,以满足韩国武装部队的未来需求。有关这些发展的详细信息尚未公布。

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的“夜袭者”(Night Intruder)600VT型无人机: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已启动了一项内部资助计划,用于开发多用途垂直起降无人机以满足韩国陆军潜在的需求,并计划于2019年开始飞行试验。原型飞行器的总长度为9米,计划最大起飞重量为600-750千克。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为其集成了获得专利的反欺骗全球定位系统,以提高其在有争议的电磁环境中运行的能力。

大韩航空航天事业部KUS-FC无人机:关于秘密优化的涡轮喷气动力驱动的KUS-FC无人战斗机的细节知之甚少。该公司在首尔举行的韩国防务展(ADEX2017)上展示了KUS-FC无人机,并声称该型无人机翼展大约16米,续航时间约为6小时,但是没有提供进一步的信息。

大韩航空航天事业部的KUS-FS无人机:KUS-FS无人机以前被称为中空长航时无人机,是大韩航空航天事业部为韩国空军开发,与美国MQ-9“死神”无人机属于同一级别。这种多用途飞行器预计将执行通信中继、电子战、情报、监视与侦察以及信号情报等任务。视频显示的原型无人机每个机翼下方都配置了两个硬点,表明其具有潜在的打击能力。KUS-FS无人机的开发工作预计将于2018年底完成,然后将其移交韩国空军进行作战测试和评估。

大韩航空航天事业部的KUS-VH无人机:大韩航空航天事业部正在基于MD-500轻型攻击直升机开发旋翼无人平台。通过拆除后排乘客座椅,安装大型油箱,续航时间将延长至4小时。如果开发成功,KUS-VH无人机可能会支持韩国陆军的AH-64E“阿帕奇-卫士”直升机有人/无人协同编队行动,后者已具备指挥无人机的能力。

大韩航空航天事业部的KUS-VT无人机:KUS-VT无人机是大韩航空航天事业部与韩国航空航天研究所(KARI)基于TR-60系统联合开发的无人倾转旋翼机。KUS-VT无人机可承载30千克的有效载荷,作战半径为200千米,续航时间为6小时。预计该机将执行自主垂直起降和舰上作战行动。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RQ-4“全球鹰”无人机:韩国根据价值6.57亿美元的对外军售合同,已经采购了4架RQ-4Block30型“全球鹰”无人机以及两套地面控制站和两台备用发动机,这些系统将装备韩国空军的情报、监视和侦察部队。首批两架飞机计划于2018年交付,另外两架将于2019年交付。

台湾地区的无人机采购和开发计划

台湾空军一直不愿采用无人驾驶技术,目前尚无无人机在役。台湾地区最大,最有能力的无人机是“中山二号”战术无人机,由台湾陆军负责运营。该地区的无人机开发工作由国立中山科学技术研究所(NCSIST)牵头。

现役无人机

国立中山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红雀II”(Cardinal II)微型无人机:“红雀II”是一种小型手抛式无人机,据了解,目前在台湾陆军和台湾海军中服役。该飞行器由电动机提供动力,可以在高空停留长达60分钟,并通过降落伞辅助着陆回收。光电相机使其能够捕获情报、监视与侦察图像。

国立中山科学技术研究所的“中翔II”(Chung Shyang II)无人机:“中翔II”无人机也被称为“信天翁”(Albatross),是一种目前在台湾陆军服役的侦察平台。根据2010年签订的价值1.2亿美元的合同,台湾军队大约采购了32架无人机。该合同包括八组完整的控制套件,每组套件包括一个指挥所、地面控制站、发射和回收系统、远程视频终端和其他支持设备。据报道,其中三架飞机在2012年、2013年和2016年的日常操作和训练中出现故障并丢失。下一步的工作将是提高其可靠性和性能。

正在开发/评估/试验中的无人机

国立中山科学技术研究所的“腾云”(Teng Yun)无人机:2015年台北航空航天与国防技术展览会(TADTE)展示了这种新型中空长航时级无人机原型,该机似乎是以美国RQ-1“捕食者”平台为模型,能够执行包括通信中继,持续情报、监视与侦察操作等军用任务,以及沿海巡逻和民间研究任务。随后在2017年台北航空航天与国防技术展览会推出了具有翼下硬点的升级版原型机。2017年12月,蔡英文宣布,该机现在被命名为“腾云”,并将投入生产。然而,该计划随后被推迟到2020年,以结合台湾空军的要求进行进一步更新,包括增加外部挂点的承载能力。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