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最致命的无人机!中国天鹰无人机令美国感叹航母防空不再安全

转载 2020-08-17 11:45 军武数据库 来源:军武数据库

最近的小网红“天鹰无人机”让美军自己感叹航母的防空已经不再安全,很多人就开始觉得不就是一架无人侦察机吗?能有那么致命吗?

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小号B-2”可以说是目前无人机领域中最致命的产品。

虽然说目前天鹰无人机仅仅是作为侦查平台存在,并不会直接发起攻击,这一点后期应该还有改善余地。但是,即便是没有直接攻击能力的无人机对航母的威胁也是极大的。

例如伊朗在2016年成功的使用了无人机在近距离拍摄到了美国航母的照片。

按照侦查无人机的基本特性来说,首先是看到航母的位置,如果看到这个位置后就可以在远程的武器系统中安装确定航母的位置诸元信息。这时原本在航母火力圈外的武器就极有可能击中航母。

而目前我们的天鹰无人机由于采用了隐身设计,生存和渗透能力都要比伊朗的无人机更强。同时,我们是大国,在军备上是属于“不差钱”的状态,可以有效投放的无人机数量会比伊朗这样的国家高一到两个量级。

这就使得我们可以通过无人机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警戒和侦查。简单的说就是织起一张更大的网,来捕获航母。

这里就会有人疑惑,本来并无战斗能力的侦察无人机怎么会比卫星更加有效能够找到航母呢?

先看一张航母的照片:

在航母上有很多类似于钓鱼竿的东西从甲板上横向的向外伸出去,这个东西当然不是为了改善航母上水手们伙食而设计的钓鱼竿,而是“鞭状天线”

这个东西可以说是航母上通讯最繁忙的天线了,发射短波信号在近距离内和舰载机保持联络。这就可以直接到暴露航母的位置,但问题在于设计航母的人并不傻,如此大的后门当然是不能留着了。于是就采用了多天线小功率的形式进行设置。

这时如果不能同时接收到3-5根天线上发出的编码信息就会将无线电信号当作通讯杂波而过滤掉,同时这种天线的传播距离也很近。远程的探测手段极难发现。

但对于能够相对更加靠近航母的无人机来说,这个天线就成了航母的致命缺陷。无人机是可以搜集到这些无线电信号的。同时可以向着信号较强的区域飞行进而直接发现茫茫大海上的航母存在。

类似于天鹰无人机这样先天具有隐形设计的小型飞行器则可以更加隐蔽的靠近航母。

这时另外的一个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大家都知道,在海上找航母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有很多卫星图像中的确是有航母的照片的,但这些照片仅仅能揭示在某一片海域里面有航母的存在,但很难对航母本身进行定位。这个问题就主要在于“距离”。

卫星也好,无人机也罢,对目标进行定位的时候首先要先确定自己的位置。卫星可以通过精确的轨道时间来计算出来自己在地球上空的经纬度、无人机也可以通过机载的卫星定位系统来测定自己的方位。但对于看到的目标例如航母或军舰就很难去确定位置了。这个问题得从定位测距系统来说了。

通常军事上对目标距离的测量依旧会采用相对被动的合像测试方式进行。

被测物体的距离通过三角方位法计算出来。但这个方法的问题点在于越远的物体在测量精度上误差就越大。目前新型的测量仪器都是在自己的内部精度上下功夫能在内部测量出更精确的棱镜偏角和位移借此尽量的提高精度等级。但即便如此原理上的问题是不能靠制造精度来改变的。通常在10-20公里以上就没有什么太大的精度而言了。这就决定了必须贴的够近才能测的更准。

这里大家可能会,说不是有激光测距仪吗?通过发射激光到目标上再计算激光的返回时间就能测量出来具体的距离了……巴拉巴拉的理由说一大堆。但要注意的是航母、驱逐舰等等武器装备上都是有激光告警装置的。

你向它们发射激光束的同时你也就暴露了,根本做不到隐秘侦查。还没测准具体方位距离就有可能被防空火力所击落。

同时,激光束角度的测量依然也会回到合像测试仪相同的问题上,距离越远角度要求也要越精确。

而隐形无人侦察机可以几乎做到“贴脸测量”对目标跟踪的位置精度也就大幅度提高了,甚至是提高到可以真正的引导反舰导弹进行攻击的水准上。这时航母就被真正的标记为了一个漂浮在海面上的活靶子。一波饱和导弹攻击,航母就会丧失掉大部分战斗力。

航母抗打击吗?说实话真不抗打击的。目前航母所凭借的优势并不是自己多扛揍,而是能够利用航母战斗群的拒止能力将大部分的探测和威胁放在几百海里以外的距离上,让对方摸不到航母的具体位置——不挨打也就不用考虑是不是抗揍的问题了。

但以天鹰无人机为代表的新型的隐形无人机则大幅度的降低了航母的“拒敌于千里之外”的优势,在几公里甚至几百米的距离上可以把航母的方位、航向、航速等信息摸得一清二楚——此刻航母也就不安全了。

美国感叹航母防空不再安全这个观点,其实客观的看他们挺有自知之明的。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