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宁乡95后老师自制无人机,飞行160公里,点亮大山孩子航天梦!

转载 2023-09-18 19:18 潇湘晨报 来源:潇湘晨报

平飞、绕“8”字、筋斗……孩子们神情专注,有模有样地操作着眼前舞动的各式“飞机”,而在他们脚下,还停放着一排造型各异的航空模型。

带领学生们训练的是宁乡沩山乡九年制学校的老师张振宇。

沩山,地处宁乡最西部,是最偏僻的乡镇之一。这里的孩子从未想过可以亲手操控着飞行器,冲出环绕身侧的群山。

今年初,学校副校长、物理老师张振宇的到来,向学校申请开设了航模课,他把操场变成“沩山机场”,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们,做了各种各样的飞行实验,为孩子们筑下了“航天梦”。

今年9月,一架完全由山区师生自主研发的大型固定翼飞机,承载着无数目光,从学校天台启程。这架飞机从西部大山飞往宁乡市区,往返160公里后,带着全程录像,回到了学校孩子们的手中。


让航天科普在乡村起飞

让飞机在大山里起飞,并非张振宇的一时兴起。

2017年,刚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的张振宇,分配到宁乡西部龙田镇九年制学校任教。

在和山里的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张振宇认为,让学生对上学“感兴趣”是最重要的。

怎么让学生爱上课堂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北京‘放飞梦想’的航模班,在那里见到了新型的课程——航模课,对于理科生的我来说,航模的有关知识理解得非常快,也发现了航模融合了物理、数学、地理、美术等跨学科内容,既契合双减政策又丰富学生的见识,这不就是我想要的课堂吗?”

于是,张振宇决心从课本入手,将各式各样的航模飞机带到学生面前。

对于西部山区的孩子而言,这是一门充满新奇的课程。

“谁能让这飞机飞上天?”

“谁能让它转弯?”

“谁能让它飞得更远?”

在航模课中,物理知识化作了生动形象的实例。张振宇在课堂上抛出问题,并因势利导相关知识,学生们兴致盎然地参与讨论。

有了飞行的基本原理,学生兴趣高,自己也能创造出飞机,像宝贝一样拿给老师看,在飞行过程中,又出现了许多问题……师生一同探讨一同解决。

通过手掷、弹射、橡筋动力、无线电遥控、试飞……一步一步把理论变成实践,大家对学科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思考,对飞向蓝天的向往与热爱也在心中滋长。

要让无人机飞起来,就与流体力学、地面磁场、天气等因素有关。”张振宇说,航模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同时,让学生们零距离了解现代科技,提高实践应用与创造力,凝聚实现航天梦的力量

这一年,学校的天空,多了许多架飞机。

这一年,也有更多的孩子喜欢上了科学。

张振宇发现,那些成绩一般的孩子,在动手制作上展现出令人意外的聪颖。刘巧是沩山的一名初二学生,性格腼腆内向,对无人机却有出人意料的热爱。课后,经常围着老师问东问西,这学期,成绩也大幅度提升。 “张老师,我以后想当一名飞机制造师,希望能在无人机科研和应用领域有所作为。”刘巧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小小的“飞天”种子。

成就大山人的梦想

“老师,我们将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翻转过来进行组装后,飞机不仅能飞了,还可以实现打转的‘特技’。”一次航模课后,几名学生提出的建议,让张振宇眼前一亮。

他为学生的大胆判断、创新尝试、团结协作而暗喜。同时也意识到,需要进步的不仅是孩子们,还有自己。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

为了当好航模引领人, 张振宇在工作之余不断充电、钻研学习,从飞控到无线电,从电力设备到动力设备到辅助材料,从工具制作、模型调试、航空航天,逐个攻破。

“制作飞机,经费投入对于山区学校而言比较大,国外芯片太贵,国产芯片只要80元,但又不能与常见的飞控系统相匹配。我们就自主研发了一套新的飞控系统,完美解决这一问题。飞机容易炸机,有爱心人士给我们捐了一台3d打印机,有些小零件,我们就自己打印制作。飞机的机翼,我们就用泡沫包裹......”

就这样,几年来,从零基础的“小白”到深入研究的“大神”,张振宇带领着学生们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制造出了适应各种场景的飞机。飞机也在一次次实验中,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张振宇还带着学生参加科创类大赛,这群山里娃,接连斩获宁乡市创客大赛特等奖、湖南省航模航空大赛优秀奖、飞向北京航模大赛一等奖……多个大奖,并成功申请了3项国家专利。

“大山的孩子只知道山很高很大,走出去不容易,却没想过鸟瞰自己美丽的家乡。可如今,我们通过超视距飞行,已经飞越了大山,冲上了云霄。但科学的世界之大之精彩,还等待大家去探索发现。”张振宇说,“我希望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学有所成后也能够反哺家乡,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孩子们看向广袤的远方,眼中有光。乡村科普教育就像是一道微光,把乡村孩子的科学梦想点亮,为他们打开大山外那片未知的、奇妙神奇的世界。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