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独角兽 | B轮拿下2.5亿,“小巨人”卓翼智能何以出圈?
转载 2024-02-05 09:45 融中财经 来源:融中财经导读
THECAPITAL
持续探索无人系统低空应用更多可能。
本文3843字,约5.5分钟
作者 | 冯晓亭 编辑 | 吾人
来源 | 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
2024年伊始,无人机领域一笔大融资诞生。
近日,智能无人系统解决方案企业卓翼智能宣布完成2.5亿元B轮融资,这是近年来业内完成的较大规模融资,并且获得了多位产业资本的支持,这在业内也十分罕见。
在卓翼智能的背后,站着一位80后创始人任雪峰。任雪峰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从北航毕业后,任雪峰也一直在无人机领域深耕,拥有十多年飞行控制和飞行仿真科研工作经验。
2015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趋势下,在业内积累多年经验和资源的任雪峰决定创立卓翼智能。起初在选择研究方向时,任雪峰团队考虑到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最终选择了系留无人机方向,主要从事飞控与导航技术项目的研发与设计。从最早的系留无人机军用装备型号到民用领域的应用,卓翼智能始终走在行业前沿,并逐渐成长为无人机领域中的领军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卓翼智能从2016年起便进入了VC/PE的视野,在成立的第二年便获得了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进入到2021年,在严峻的资本寒冬挑战之下,卓翼智能前进的脚步丝毫没有停歇,接连完成了6000万元PreA轮融资、7000万元A轮融资和2.5亿元B轮融资。
01
北航校友
创出一个“小巨人”
要深入了解卓翼智能,可以先从中国首个航空航天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聊起。
作为“国防七子”之一的北航,拥有航空航天和信息技术两大优势学科群,在军民用飞机、航空发动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重大工程中,都能发现众多北航校友的身影。至今,每年仍有超过1/2的博士毕业生和1/3的硕士毕业生选择投身国防系统就业。
与此同时,北航日常十分注重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官网显示,北航作为副主任单位承建2个国家实验室,参与8个国家实验室建设。获批建设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牵头建设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另有1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4个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1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强化关键技术攻关,牵头承担“机载”“高分”等百余项重大任务,在无人机、增材制造、发动机叶片涂层、紧缩场、电磁兼容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啃下“硬骨头”,学校团队参与论证并助力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
孕育着中国航空人才的北航,也孵化了一大批优秀企业,让这些具有核心硬科技实力的创新企业落地发展,其中便有卓翼智能。
值得一提的是,卓翼智能与北航之间的关系也·不仅是创始人为北航校友如此简单。正如任雪峰所言,“公司现在核心团队由在无人机研发与生产制造领域积累了超过10年经验的技术人才组成,其中在核心技术团队中北航校友的占比还是比较多。”
以军工技术为基石的卓翼智能,同样离不开北航以航空航天见长环境的打造。据任雪峰向融中财经讲述,其在北航实验室从事飞行控制、飞行仿真相关研发业务的那几年,接触到的多为军工相关的项目和课题,自然也就沉淀下了军用的基因。
“系留无人机最早是由以色列一家公司推出的,当时我们团队在北航时就关注到了这个方向。决定创业时,经过我们认真调研,也一致觉得这一方向非常适合我们团队去做,进而敲定了系留无人机这一方向。”任雪峰说道。
在2022年,卓翼智能与北航之间的关系又拉近了一步。
2022年7月,正值北航成立70周年校庆之际,同为北航校友的北航投资董事长夏炜与多位校友一起向北航捐赠北航投资有限公司1000万元股权,用于支持学校发展建设。而北航投资正是由北航和部分北航系企业家联合发起设立的高科技投资公司,主要面向未来空天技术、医工交叉、新能源、先进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北航优势学科,重点对北航及各高校的科学企业家进行投资、孵化与创业支持。
提出“聚焦专精特新硬科技,做北航创业家最早期和最重要的陪伴者” 的北航投资,在2022年领投了卓翼智能A轮融资,一跃成为站在卓翼智能背后的投资人。
自带北航基因的卓翼智能也不负众望,自成立以来专注于系留无人机系统及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和技术服务,已形成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系留式无人机、无人集群系统、无人机仿真系统等系列核心产品。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军工、应急消防、能源安全、教育、科研等领域。
获得近百项专利技术与核心技术,并参与多个行业权威标准的卓翼智能,在2023年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02
十年磨利剑
淬火砺精兵
从最初只有3人的实验室研究团队,再到如今在北京、西安、南京、长沙设有研发中心,现有团队近300人,卓翼智能在这10年时间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但好在收获颇丰。
“我们具备无人机整机及配件所有的军工资质,这在民企里是很少见的。”任雪峰轻描淡写一句话,背后却是卓翼智能团队无数日夜的辛勤付出,以及在产品研发中大量资金的投入。
无人机原应战争需求而诞生,具备人员零伤亡、作战效率高、制造成本低等优势,已经成为当前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战争中的核心作战武器平台,执行任务类型也从空中侦察、战场监视向压制敌方防空系统、实施快速地面打击和导弹防御等作战方向发展,逐步实现从辅助作战手段向主要作战手段转换。
卓翼智能最早服务的便是这类军工业客户。任雪峰坦言,军工客户对于产品的可靠性、自主可控性有着极其之高的要求。“在军用领域有个概念叫‘归零’,指的是产品一旦出现故障或故障,将推翻重整,从零开始检查直至问题完全解决。”任雪峰为了让概念更容易理解举了个例子,“就像汽车产业,如果某一批次出了问题,车企从利益最大化考虑只会对产品进行召回,但对于军工类产品而言,这是不可能出现的,只要出现问题必然是‘归零’。”
除此之外,军工客户对于产品技术和质量也很有讲究。“军用无人机的要求远超民用。举个最明显的例子,民用产品可能在环境条件恶劣时都不会选择执行任务,但对于军用产品而言,天气越恶劣就越需要执行任务,因为在真正的特种作战中,恶劣条件才是最佳战机。所以军用对无人机的要求非常高,非常考验产品在恶劣环境下完成任务的能力。”任雪峰介绍道。
为了满足军方要求,卓翼智能多款产品研发上投入大量经费,做到了精益求精,相较于同行更具抗风、抗电磁干扰等优势。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需求规模得到较大释放,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因国内军民融合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无人机产业的应用场景也在进一步丰富,目前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公安、电力等领域,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政策的逐步放宽,其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扩展至城市管理、灾害救援等领域,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
▲卓翼智能--系留无人机高空灭火解决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卓翼智能也逐渐拓展到民用场景。基于军用技术及成熟的工程化能力,卓翼智能的产品也在民用领域有着巨大的可靠性优势。
“例如,我们推出的消防无人机已经在军用领域经过了安全可靠的测试,在用于民用消防领域,产品的最大优势是安全可靠。”任雪峰骄傲表示,迄今为止,卓翼智能的消防产品参加了多次国家组织的消防演习和演练,没有一次出现失误,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目前,卓翼智能已成为航空工业集团、兵器工业集团、兵器装备集团、船舶工业集团、电子科技集团等众多军工单位的无人系统合作伙伴,并中标国家消防救援局、新疆电网、 云南林草等多个项目。下一步,卓翼智能将进一步研发更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无人智能产品。
03
“一体两翼”战略下
继续做大做强
经过10年的发展,发展速度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卓翼智能,逐渐成为国内无人机领域的领军企业,在成长、创新、融资、专利、活跃度和影响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但任雪峰始终保持着清醒认知,早几年便意识到无人机产品在未来发展可能会面临着增长瓶颈,并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
具体来说,卓翼智能内部有两大体系,一为“无人系统装备”,另一个则是在2018年所创立的“飞思实验室”。核心产品包括单机无人装备、集群无人系统、无人机仿真平台等,应用涵盖国防、教育科研、应急消防、水利林草、电力、石油与天然气等领域。
卓翼智能拥有谱系完备的无人系统产品,包括系留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共轴无人机、复合翼无人机等产品,提供安全、可靠、易用的无人机系统满足不同载重需求、续航里程、天气条件、挂载设备的需求,并可广泛应用于多种工业复杂场景。
▲应用于【航空应急救援】的复合翼无人机系统ZV150P
以优异产品质量和性能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同时,卓翼智能也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为应急消防、石油与天然气、电力、水利、林草等领域提供数智化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产业服务链,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的应用需求,为行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无人机行业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的广泛,无人机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在低空经济发展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无人机市场规模有望实现突破式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无人机业务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日前,卓翼智能也面向全国进行了合作伙伴的招募。
在“一体两翼”的另一头,则是卓翼智能尤为有别于同行的“飞思实验室”。据了解,飞思实验室与3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为其提供智能无人系统的开发工具,针对智能无人系统的研发、设计、仿真以及测试等环节,提供飞行控制、视觉导航、集群协同、智能博弈技术的一体化设计及开发平台。
卓翼智能称之为“技术底座”,飞思实验室不仅用于自身研发无人机,还将服务于许多行业客户。在这个平台上,会衍生出很多新技术,逐步应用到产品中。此外,卓翼智能还与高校、军校和研究单位建立了良好互动,共同推动着无人系统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未来,卓翼智能将继续依靠其领先的技术、成熟的解决方案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基于飞行控制、集群协同、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探索无人系统在中低空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