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复亚智能CEO曹亚兵:早在低空经济爆发前夜,行业已做好准备

转载 2024-12-12 19:29 复亚智能 来源:复亚智能
上海复亚智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11月28日,36氪重磅商业大会“WISE2024 商业之王”在北京开幕。作为商业领域的年度盛典,大会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被誉为前瞻中国经济的风向标。本次大会邀请百余位商业大咖共同探讨中国商业发展“正确的事”,复亚智能CEO曹亚兵受邀出席,分享了对低空趋势的深度洞察和前瞻性布局。

Q1

主持人:“低空经济和无人机这些概念其实并不是新兴的,它们已经有了一定时间的发展。然而,最近这些领域突然受到广泛关注,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从政策、技术和产业角度来说,究竟是哪些变化促成了当前这种备受关注的局面?”

曹亚兵:复亚所在的无人机自动化巡逻巡检领域,其实早已蓄势待发,在明年或实现爆发式增长。原因如下:

第一,无人机自动化领域经过多年积累,从技术迭代、产品成熟到规模化应用,行业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从2017年、2018年开始探索和研发,经过五六年的发展,目前无人机本体硬件以及配套的软件、算法、系统能力上已逐步完善。如今,这些技术在功能上基本满足行业用户的需求,应用条件也日趋成熟。

第二,成本优化带来的ROI显著提升,推动爆发式增长。各厂家通过创新和规模化降低了成本,直接将市场价格削减了60%。目前,市场单价已经降到几年前的40%左右,这显著提高了性价比。对于用户来说,其投资回报率(ROI)的计算更容易达到预期。

因此,仅从应用需求层面来看,无人机的市场在这几年本身也会快速崛起。而无人机智能化低空巡查作为低空经济中最成熟的细分领域,将在智慧城市、应急救援、安防等场景率先实现技术落地与价值转化

Q2

主持人:“我们知道无人值守系统是整个工业无人机行业一个大的未来发展趋势,复亚智能从成立之初其实就专注在全自动飞行系统的研发,以及一系列运营和服务。2021年复亚提出过“无人机DaaS运营服务平台”的概念,今年是一个新的发展窗口期,复亚智能在技术和服务模式上有哪些新的突破点?技术和模式的创新,又为巡检成本、效率等方面带来了哪些优化和提升?”

曹亚兵:近年来,无人机的成熟度和应用范围明显领先于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与eVTOL因载人需求而面临的安全性挑战不同,无人机并不存在这些限制,因此其在许多场景中的应用已经逐步铺开

从我们公司的角度来看,这些年的技术进步主要集中在无人机自主飞行领域。因为一旦涉及到自动化,无人机的飞行控制就需要实现超视距操作,这种情况下人工很难直接干预,必须让无人机像汽车或机器人一样完成自主作业。所以这个方向上的发展,是我们近几年主要的研发发力点

目前,公司主要围绕城市中的自主的巡逻和巡检任务开展工作,并计划向干预作业方向发展。而这些巡逻任务会产生海量的影像数据,对于这部分数据的处理这块复亚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能力,尤其是在深度学习领域。

然而,在过去几年,行业在这一领域的表现并不理想,主要问题是识别的准确率始终无法提升。尽管目前许多城市的无人机巡飞活动非常频繁,但由于无人机视角的样本不足和问题复杂性高,数据处理结果往往无法有效呈现。每天生成的大量数据需要人工筛查,不仅耗费人力,还容易出现疏漏。这导致许多无人机即使完成飞行任务,但最终呈现的成果价值有限。

这一问题在最近两年间逐步得到改善。随着飞行频次的增加,无人机样本数量明显增长。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降低了对样本结构化的要求。过去,由于地面摄像头与无人机“上帝视角”视角差异较大,地面摄像头采集的样本往往无法直接使用。而如今,深度学习技术和大模型方法的成熟,使得即便视角不一致的数据也能有效处理。正因如此,我们对于无人机视角数据的处理能力和识别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而在商业模式上,公司在2021提出了“DaaS”(Drone as a Service,无人机即服务)的概念。这种模式参照SaaS(软件即服务)的逻辑,通过网格化布局无人机,为城市中的多条政务线提供共享化的运营服务。

这种模式在整个行业都有较高的接受度。因为在传统模式下,各条线政务部门如公安、城管、消防等都会分别采购自己的无人机设备,导致重复建设、使用频次低且缺乏专业维护团队。通过共享模式,公司则可以集中建设并提供服务,大幅提高设备效能,降低各部门的成本负担。我们在浙江某城市进行试点时,这种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然而,在推广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数据安全问题,由于无人机飞行过程中收集的数据非常详尽,可能涉及隐私,政府对此普遍存有顾虑。其次,各地的需求差异性较大,且政府服务需要深厚的本地商务能力支持,我们公司在传统上更擅长技术和产品开发。这些因素使得我们在推动DaaS模式落地时遇到一定挑战。

随着低空经济的兴起,各地已陆续成立了许多国资主导的低空经济公司,专门负责低空服务和相关无人机的运营。这些公司以城市为单位,将无人机作为基础设施进行网格化布局,并承担运营任务。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公司将主要精力转向为这些低空经济公司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这一模式验证了无人机共享化运营的可行性,也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打开了更多可能性。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