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无人机在测绘和测量领域的真正机遇

编译 2025-04-11 09:24 丸豆 来源:无人机网

无人机网(www.youuav.com)援引外媒消息,2018年,测绘行业意识到了无人机技术的潜力,但要将该技术应用于测绘工作流程,仍需克服诸多障碍。当时对其市场潜力的简要概述表明,该技术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缺乏标准化的技术和工作流程,以及行业经验不足。

七年后,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无人机测绘和测量领域已成为一个潜在的利基市场,涌现出许多新的技术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和制造商。无人机在测绘/测量行业的广泛应用催生了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无人机可以增强甚至取代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现成的无人机测绘系统为测量公司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并且在许多情况下增强了安全性,同时实现了从飞行规划、起飞、数据采集、着陆到数据处理等所有环节的自动化。

无人机测绘技术不断发展。得益于人工智能和更轻的有效载荷,新系统变得更加智能、快速、强大,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捕获更多数据。下文简要概述了无人机技术在测绘和测量领域的新机遇。

新用例

无人机技术不断发展,市场应用日益普及,这本身就催生了新的用例和应用。例如,对于测绘应用而言,这意味着无人机现在可用于特定场地的巡检,例如风电场、炼油厂和偏远的工业设施。使用无人机对高温表面进行巡检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结合来解决。

基于 SLAM 的测绘技术是无人机智能理解和绘制周围环境地图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无人机在不发生碰撞或撞击的情况下导航。用户和制造商都热衷于指出,此类无人机巡检可以捕捉到航空测绘或卫星图像无法捕捉到的空间,例如桥梁底部。

从更大范围来看,大面积测绘的实现与无需飞行员的情况相结合:BVLOS 意味着可扩展性,单架无人机可以覆盖和测绘比以往更大的区域,仅受其电源和有效载荷的限制。无人机测绘数据的卫星校正在飞行后使用后处理运动学 ( PPK) 进行,这并非巧合,PPK 是一种 GPS 校正技术,不需要飞行中的无人机与基站之间建立连接。 

无人机测深激光雷达测绘

说到有效载荷,如今越来越多的双传感器有效载荷问世。过去,无人机测绘系统通常包含一个可更换的有效载荷,用于在第二次飞行中使用激光雷达或摄影测量相机采集同一区域。双传感器有效载荷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无需在两种技术之间做出选择。许多人可能会认为,激光雷达并非测绘项目的必需品,因此其较高的入门成本并不合理,但随着更多“入门级市场型号”(例如 GeoCue 的新款TV1 和 TV1 Lite 传感器)的推出,激光扫描可能会吸引更多受众,他们将逐渐投资于更昂贵、更具潜力的传感器。

无人机测深激光雷达结合了对水体和周围(干旱)区域(如沿海地区或河床)的测绘。多家技术供应商指出,无人机测深测绘领域有很大的未开发潜力。一些公司已经开发出基于无人机的测深传感器,包括 YellowScan 和 Riegl。无人机具有快速部署的优势,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相对较小的区域内捕获数据,而较大的区域更适合携带更大、更重的传感器(如 Teledyne Fathom 和 Leica CoastalMapper)的载人飞机。无人机现在是一种比直升机更可行、更安全的替代方案,Wingcopter最近宣布进军使用无人机进行远程激光雷达测量就证明了这一点。 

自动化无人机任务规划和执行

无人机任务规划软件促进了测绘领域的技术应用:该软件能够根据地形高度调整飞行路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传感器和无人机的潜力,这意味着无人机操作员无需担心太多。人工智能可以让无人机在必要时实时调整飞行,从而减少对人工干预的依赖。飞行规划软件还允许为单个项目协调多架无人机的飞行。智能无人机技术正在不断发展:无人机一体式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着陆箱,可容纳一架或多架无人机,只需一名远程操作员即可。

尽管无人机技术日趋成熟,但仍有改进空间:数据安全和系统组件优化这两个方面表明,要确保无人机操作和数据传输的安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wolfSSLvisionair等公司就是在无人机新用户需要帮助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两个例子。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