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过去20年,中国农业机械化走了一大半,剩下的一小半要多久?

转载 2017-05-17 07:13 汉和 来源:汉和农业机器人
无锡汉和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中国传统农业延续的时间十分长久,大约在战国、秦汉之际已逐渐形成一套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传统农业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尽管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就其主要特征而言,没有根本性质的变化。

  如果你是农民的孩子,或许你曾经历,祖辈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挥舞镰刀、大汗淋漓的场景,你还记得吗?

  因为地理环境的因素,林州太行山区依然保持着传统的镰刀收割小麦的方式。

  农民们在村外打一个麦场,使用的是小推车、架子车、打麦机等传统工具,这是只有在童年才有的麦收表演。

  往“中原粮仓”河南一带走。乡村院落,集镇街道是当仁不让的大晒场。六盘散人/摄

  麦收的时候,晒场是最忙的。通常把上千吨的小麦,扬净,晒干,灌袋,入囤,外运……需要相当多的劳动力才能完成。

  以前收玉米只能用手掰棒子,密密实实的玉米地里很闷热,玉米叶子刮在脸上手臂上,留下一道道红印,火辣辣生疼。

  2007年10月16日,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新水桥村村民刘红艳正在自家院子里掰玉米粒。如果你体验过手搓玉米粒,能体会到农民挣钱真的不容易。

  记忆中,农村都是用耕牛进行犁、耙、耖、抹等农事活动。农民就像耕牛一样,任劳任怨。对一些年纪大的农民来说,这种老办法用起来不仅速度慢,身体也吃不消。

  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浮石镇长龙村,农民用耕牛犁地备耕。

  传统的施肥。

  传统的灌溉。

  传统的插秧。

  从前慢,很慢;从前累,很累;从前赚钱少,很少。

  这些场景都被后来的机械化装备取代了。

  如今十亩小麦入仓,只需要几十分钟。机械化的发展,改变的不仅仅是效率,更提升了农产品的竞争力。

  但机械化最缓慢的就是打药!

  现在在农村还是随处可见背喷雾器劳作的农民,很辛苦,很落后。传统的中国农民把“植保”基本和“打药”等同。不仅防治不科学,缺少技术指导,效果有限,而且农业污染加剧。而随着劳动力大面积转移,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谁来防病治虫”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拖拉机替代耕牛是一次飞跃,收割机替代镰刀是一次飞跃,无人机替代喷雾器更是一次飞跃。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是一个重要关口与路经。

  中国拥有全球7%的耕地,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却是全球用量的35%,农药利用率只有36%左右。而航空植保技术具备作业效率高、适应性广、能应付突发灾害等特点。人机分离,人药分离,安全又环保。

  拿汉和植保无人机“水星一号”来说,单旋翼穿透力强,风大又稳定,适应作物多,作业标准载重20公斤,一天作业可达600多亩地,20天作业可收回成本投入。不仅能解放农民的肩膀,在市场化情况下,植保无人机让你赚钱;植保无人机,能真正解决农民种地打药的种种问题。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植保飞防开始进入真正的市场作业阶段,2017年更是进入了一个爆发期,飞防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这是进步的,是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再大的问题,再艰难的过程,在历史前进的脚步下,好像都没那么严重了。想想农村未来的美好,我们曾经亲身参与过,何其幸事。

  过去20年,中国农业机械化走了一大半,剩下的一小半,需要多久?

  你认为中国农业全程机械化的未来什么样?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