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飞机”还是华科男最在行!黑飞无人机克星来了
转载 2018-06-28 08:50 来源:光谷创+无人机作为一柄“双刃剑”,在替代人类完成各种危险任务的同时,也可能被犯罪份子、暴恐份子利用,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违法犯罪的工具。国际领域上,针对无人机黑飞现象已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然而国内无人机的监管还处于空白状态,消费级无人机“黑飞”、“乱飞”现象层出不穷,如不采取相应的防范管控措施,非法的无人机将会给空中监管、空中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
纵观无人机发展历史,“黑飞”的高潮出现在2017年。去年在我国西南地区,多个机场频繁遭受无人机扰航影响,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无人机多次出现在监狱周边,进行违禁品的空中投送,同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此国内密集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试图管理和规范无人机,但是缺少有效的技术手段。
Anti-Drone项目创始人 马杰
华中科技大学Anti-Drone智能无人机检测识别与管制系统是一套集无人机探测、识别、管制于一体的解决方案,包括无人机的远程探测、准确识别和精确打击。系统可以在无人值守情况下自动探测并锁定无人机,实现全自动识别、跟踪目标,滤除虚警和误报,根据其航向、速度评估目标威胁等级;系统根据评估出的目标威胁等级和管制需要,对无人机进行驱离或就地迫降。
光学探测,智能识别
探测子系统是整套方案的“眼睛”,是无人机预警的核心设备。华中科技大学多谱信息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马杰教授说,无人机管制的首要难点是如何发现无人机,近年来市场出现的无人机管制系统大部分依靠目视发现或者雷达侦测,难以在城市等场合得到实际应用。通过实验室技术论证得出数据:电磁雷达探测适合探测高空飞行的目标,声学探测范围有限,主流技术应用对于复杂背景下,100-300米低空飞行的无人机监测存在较大困难。
Anti-Drone产品图
华中科技大学Anti-Drone团队首创光学探测应用,通过光学成像反馈识别无人机,24小时不间断地扫描警戒空域,可在100-500米离地距离范围内发现中小型无人机,解算出无人机的方位、速度、航向与航迹。同时团队通过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为系统赋能,让机器学会图像分类,排除干扰目标,提高识别能力和精准度,目前该项光学探测技术已经申请国家专利。
自主跟踪,精准反制
由于常规武器装备无法在城市复杂环境下对无人机实施有效处置拦截,使得防范无人机的干扰破坏成为重点区域、重大活动的安保难题。毕竟使用重武器将其击落,有点像“大炮打蚊子”,在高楼林立、人口密集的繁华都市,将付出不可想象的代价。
形象地说,Anti-Drone团队研发的管控子系统就是“黑飞”无人机的“苍蝇拍”。马杰介绍说,Anti-Drone无人机管控子系统是对来袭的低空、慢速、小目标采用网式拦截,实现“软”杀伤的一种新型探测拦截装置。在探测识别无人机之后,Anti-Dron系统可以实现自主跟踪,同时管控子系统会通过射频定向干扰形成向空中延伸的“电子墙”。无人机在进入电子墙后,会立即被强大的电磁干扰包围,失去与遥控器的联系,从而触发无人机立即返航。在需要时,发射机可同时干扰无人机的导航定位信号,使无人机彻底失去控制,迫使其就地降落。用马杰教授的原话说:“以前我们说的城市天网是对地监控,现在我们要做真正意义上对空监控的天网。”
目前Anti-Drone智能无人机检测识别与管制系统已经在大亚湾核电站、南京浦口监狱、天津8358所等场景实现测试或应用落地。据马杰介绍,无人机管制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团队将产品定位于民用,涵盖到个人、商业组织、政府等多项受众,通过设置不同的系统方案搭配不同的组件模块,实现不同场景应用。以其中最精简的系统为例,配备检测模块用来探测无人机,对于别墅等隐私要求较高的场景具有极大的民用价值。
在笔者看来,商业无人机的扩散可能会有意无意地导致破坏性的使用,同时还会被用于非对称战争中。反无人机系统市场虽然目前仍处于事前阶段,但各种潜在的威胁不容忽视,及早进行反无人机系统布局绝对是前瞻之举。在采访过程中,笔者有幸见证到多谱实验室研发的智能反针孔摄像头探测技术、基于激光雷达的三维识别技术、全自主无人艇技术的应用,无一不令人震。目前相关项科研成果正在积极寻求市场转化,可通过整体转让、技术许可、合作开发、技术入股等模式开展合作,有兴趣的小伙伴可联系光谷创+进行项目沟通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