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鹏友专栏丨女性地质人有多优秀,从她身上可见一斑

转载 2018-12-24 09:24 成都纵横自动化 来源: 成都纵横自动化
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11月19日-12月10日

  纵横第26期AOPA无人机驾驶员培训班

  诞生了一个第一

  纵横第一位Ⅳ类垂起超视距女驾驶员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无人机,从零基础到取得Ⅳ类垂起超视距驾驶员。”经过22天每天8个小时的“魔鬼训练”,当38岁的刘老师通过Ⅳ类垂起超视距驾驶员考试那一刻,她说“所有的付出都变得那么值得。”

  发扬精神,克服千难万险

  刚来到北川开始培训时,刘老师觉得有点吃力。“看到要学那么多东西,头都大了。尤其知道别人都有基础,就我一个人完全不会时,压力真的很大。”失败后刘老师会鼓励自己,“要经得住打击,不能为自己找性别之分的台阶。”

  经过一周的学习后,刘老师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开始对飞行有了更多的期待。“第三周我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白天认真练习实操,晚上10点半前刷题,然后再练习一个小时航线,每天睡前也会闭目回顾需要注意的事项。”

  回想起在北川培训的日子,刘老师依旧历历在目。“也许正因为是零基础,自己更要比别人更加努力。”

  在外场的训练中刘老师也毫不松懈,亲力亲为投入其中。最终经过自己的努力以高分成绩通过了考试。

  考试成绩:理论94(满分100)、综合问答9分(满分10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当时的教员康老师对刘老师也是印象深刻,“刚开始因为是零基础还比较担心,但后面被她的认真劲折服了。经常针对学习中的知识点与同学争辩,严于律己,从未因为自己是女孩子,而在学习或生活中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这之中真的要特别感谢教官,康教脾气真是温和!教得很好很用心很认真,面对我的十万个为什么也是耐心解答。”

  人的一生会被贴上无数的标签,最近刘老师被贴上新标签—纵横第一位Ⅳ类垂起超视距驾驶员。

  撕下标签,她也是一位不畏艰苦、甘于奉献的地质人。

  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在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渺无人烟的雪域高原、繁花似锦的都市.....都留下了地质人征战的足迹和矫健的身影,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价值。而在这之中,女性地质工作者更是少之又少。

  “当年高考报志愿,我邻村的一个姐姐是中国地质大学的,所以我也报了中国地质大学。填专业的时候没看明白意思,就按01、02的顺序填的,然后01是地质学专业,就这样我就进入了地质行业。”刘老师微笑着告诉小编,“本科4年,研究生3年,对于这个行业已经没法再放弃了。”

  毕业之后,刘老师进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一干就是12年。“以前每年都要外出进行1~3个月的野外矿调和地质灾害调查,每次都会背着地质锤等设备翻山越岭。”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

  摄于2006年泸定地质灾害调查现场

  摄于2009年从巴塘工作回来路上

  “但有趣的事儿还是有的。我们单位的工作服是红色的,方便我们外业寻找人员。但牛看到也会很开心有同事就被牛追过,还好牛拴着。可拴牛的绳太长,绕了大圈才躲开。”刘老师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忍不住笑了起来。

  遥感地质,为调查保驾护航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履行中国地质调查局赋予的管理、协调与监督西南地区地质调查工作,收集与管理西南地区地质调查信息资料等职能。无人机航测的发展,为地质调查提供了很大帮助。

  “以前对大比例尺或者点的调查必须走到位再定点,原本这里没有路,地质人自己创造路。但有时到了具体的点上,又有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现在使用无人机,可直接快速,全面,清晰的把要看的点拍下来。可以宏观了解点的性质,规模,范围等。同时也节省了人力,把以前不能到达的地方,清晰直接的展现在面前。”

  摄于西藏地质调查现场

  “当然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操作简单、方便高效,使用起来真的轻松不少。”参加Ⅳ类垂起超视距驾驶员培训,之所以选择难度较大的超视距驾驶员,是因为无人机的作用远不止在视距内作业,通过地面站,无人机可以代替人去到视线以外或者危险的地方。

  “超视距女驾驶员这个称呼很炫!但要走的路还很长。未来,希望通过无人机技术能给地质工作提供更好更准确的数据;也希望无人机的技术进一步发展,可以在更复杂的条件下飞行,更好的保障地质调查。”

  晚上十点半,小编收到刘老师发来的一条信息,“还在回家的地铁上,脱产培训20天,工作积了一堆.......”

  向每一位战斗在前线的地质人致敬!

  向每一位奋斗在地质行业的工作者致敬!

  *Ⅳ类垂起超视距驾驶员指驾驶机型起飞全重量在25公斤~150公斤之间。

0 0

网友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