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汉们不仅“能抖”更“会飞”,挣的都是“科技钱”
转载 2020-01-20 12:00 哈尔滨新闻网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农村合作社卖“飞机”,这事还真由不得你不信。
1月9日,延寿县六团农机合作社里人头攒动,不光延寿,还有来自周边多个区县的几十名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和农户代表聚集在此。“各位来宾,最新款植保无人机延寿发布会,现在开始!”随着主持人刘军上台宣布,这个开在乡村合作社、科技感十足的新品发布会让现场所有人眼前一亮。
发布会还没结束,刘军手里就攥了20多张最新款植保无人机的订单。六团农机合作社拥有该无人机品牌在延寿的独家代理权。“2020年,咱合作社的发展开了个好头。”捏着订单,刘军笑容满面。
庄稼汉变“飞手”,科技兴农更赚钱
从开无人机到卖无人机,从周边乡村到新疆、海南,延寿县六团农机合作社的无人机植保业务越来越广。这一切都要从4年前刘军在外地参加农机展时的偶然一瞥开始。“当时,我是奔着买新型收割机去的,偶然被展会上的植保无人机吸引了,当时我心里就认准了,拿无人机做植保是合作社发展的一条好路子。”
“你听说了吗,老刘买回来好几台小飞机,以后要拿它们喷农药赚钱。”刘军带着无人机回村,成了当年村里的“新闻”。那时,六团村村民姜国斌还是个面朝黑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也去合作社里瞧稀罕。“就用它喷药、施肥?靠谱吗?”姜国斌心里犯嘀,但脑子活泛的他还是加入了合作社,成了延寿县第一批“职业植保无人机操作员”,按业内的话说叫“飞手”。
“我一直在琢磨,施肥、除草用人也能喷施,为啥花钱雇无人机的越来越多?当我成了‘飞手’,我才找到答案。”姜国斌说,现在提倡规模化种植,大田作物种植面积大,用人喷施效率太低。而且土地流转很普遍,村里年轻人多出外务工,农田喷药、施肥用植保无人机完美解决了劳动力紧缺问题。
现在最新型的植保无人机很强大,沿着农田飞一圈,就可以圈定范围,“自主飞行”还可以自动绕开障碍,只需要及时降落,更换电池和补肥补药,特别省心。新型农用无人机效率极高,一个小时可以飞完150亩农田。这要是用人力施药,150亩农田1个人最少要累死累活干5天。“质量好、效率高,还是农业发展的趋势,这玩意能不火,能不赚钱吗?”姜国斌说。
月入万元
“90后”农家小伙开“小飞机”致富
“去年,我们合作社接了几个大活儿。跟河南当地的乡镇政府签合同,去给小麦撒肥,虽然离家千里起早贪黑忙了一个月,但忙下来,我们几个‘飞手’都赚了一万多块。”提起去年的战绩,合作社最小的“90后飞手”徐贝贝心里美滋滋。
在合作社当“飞手”,起初徐贝贝父母并不支持,种了一辈子地的两口子就希望儿子能进城打工,远离田间地头。不喜欢被约束的徐贝贝觉得无人机新奇,更向往能看到蓝天白云的户外工作。
对于无人机植保,徐贝贝是“一张白纸”。2017年3月,徐贝贝参加了合作社组织的“飞手”培训,通过考试后,他获得植保无人机驾驶证。这对他只是入门,之后大量的实操作业,才慢慢让他这张“白纸”开始有了色彩。不过,他的“处女秀”却惨遭失败,由于缺乏经验,前期避障时发生失误,导致“炸机”了——无人机撞上了电线杆。
这次失败让徐贝贝意识到,无人机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中绝对得细致入微,否则损失惨重。那年,他在农田里待了两个月,作业了3000多亩稻田,和农户确定地块、测量农田面积、把数据上传到电脑、电脑规划航线、操作无人机喷洒农药,这套流程重复了无数遍。“现在村里,有不少人都跟我一样,通过培训当起了‘飞手’,我们年轻学得快、更跟得上科技发展的潮流,吃‘科技饭’真挺香。”徐贝贝说。
让科技在乡村振兴“大戏”里唱主角
圆满举办了发布会,刘军和合作社其他骨干也没闲着,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张罗起新年的第一期“飞手”培训班。
“过去冬天是农闲,但现在乡村却一点不闲,很多人都忙着‘充电’,每年我们都能培养出30多位‘飞手’,有很多已经走出延寿、甚至走出龙江单飞赚钱了。”刘军说,为了跟上科技和农业发展的浪潮,他也在不断“充电”。
刘军说,未来农业的大方向是精准农业。种植大户经营管理上千亩田地,每块地庄稼长得怎么样?有没有病虫害?靠人眼看不过来。现在无人机带着高清摄像头,想看哪里的庄稼长势,就飞到哪里,实时回传高清图像,农作物生长状况一目了然。
“随着农村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植保机械化、智能化越来越迫切。”刘军说,5G时代马上来,未来农民一定会享受到现代农业技术带来的红利,科技一定会在乡村振兴这场“大戏”里唱起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