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喊话,机器人测体温……期待更多“黑科技”加入战“疫”
转载 2020-02-08 15:38 周琳、张建松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抗“疫”战场,科技企业更需要结合自身优势,更好发挥作用,拿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精神状态,加快推进抗疫产品的研发、应用、生产。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ID:xhmrdxwx)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周琳、张建松
人工智能全肺定量分析技术为临床专家提供基于CT影像的智能化新型冠状病毒性病灶定量分析及疗效评价等服务;消毒机器人360度无死角消毒,巡逻机器人宣传,降低医护和社区人员感染风险;“无人机+大喇叭”喊话,智能语音系统在线答疑、分诊,红外非接触式系统测温、安检……战“疫”一线中,“黑科技”正在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科技,是点亮文明的火炬,也是阻击病毒魔鬼的有力武器!科学防疫,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力量;“黑科技”并不“黑”,这些前沿科技成果理当用好用足用到位。
面对凶险狡猾的新型冠状病毒,我国各行各业正充分发挥科技力量,运用众多“黑科技”产品和手段,从而加快新药研发的步伐、减少一线抗疫人员的风险、提高人们在公共场所的防疫效率。
与时间赛跑,尽快认知病毒、研发药物、开发疫苗,是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而这背后,是各个领域科技工作者通力协作的一项系统工程。
科技力量的参与,可以有效加速各项工作进程。
例如,超级计算机是科研必要工具,在基因测序、药物研发、病毒结构等方面,可以发挥“加速度”重要作用,各地超算中心提供算力;通过“疫情地图”,还可以看到疫情发生后各区域人员去向,更精准地追踪了解可能感染者的出行轨迹;人工智能算法,还可以助力医生进行CT片的快速诊断、分级,病毒基因序列的快速测定等。
用科技开启更多应用场景,尽可能减少一线人员的交叉感染,减轻他们的负担,也大有可为。
不少互联网大平台迅速启动“智脑”支持,消毒、巡逻、喊话、测温、人脸识别,各种智能机器人也正在大显身手,代替人们承担一些危险环境下的工作;智能语音系统,可以为医院的智能分诊提供帮助等。
医学的发展史,几乎就是人类科技的进步史。
我国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化等在医疗领域应用动手早、布局多,现在正是全力出击、检验作战能力的时候。
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抗“疫”战场,科技企业更需要结合自身优势,更好发挥作用,拿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精神状态,加快推进抗疫各类条线产品的研发、应用、生产。一线生产和探索出有实际效果的场景、做法,也应尽快固化应用效果、推广应用范围。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这场战“疫”中,我们期盼各行各业的“黑科技”应用更多些、更快些、更足些。“制度+科技”,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延伸阅读
人工智能集体战“疫”:无人,但“有爱”来源:新华社
记者:周琳 张建松
人工智能全肺定量分析技术为临床专家提供基于CT影像的智能化新型冠状病毒性病灶定量分析及疗效评价等服务;消毒机器人360度无死角消毒,巡逻机器人宣传,降低医护和社区人员感染风险;“无人机+大喇叭”喊话,智能语音系统在线答疑、分诊,红外非接触式系统测温、安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一线中,科技企业也正在用急智、巧智,试图在这一抗疫战场上,尽可能减少一线人员的风险,提升防疫效率。
算法、算力,为智能诊断、药物研发提供“智脑”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难点之一就是医疗资源高度短缺,快速诊疗能力出现结构性缺失,尤其是核心疫区。短时间内爆发式就诊,院内交叉感染风险增加,如何实现快速精准诊断及分诊?
1月28日,由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依图医疗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已经正式上线,基于CT影像,解决智能化新型冠状病毒性病灶定量分析及疗效评价。
“CT影像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要诊疗决策依据之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院长施裕新说,通过人工智能影像产品和业内领先的图像算法,可以对CT影像进行智能化诊断与定量评价,对局部性病灶、弥漫性病变、全肺受累的各类肺炎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依图科技表示,以往采用传统手工方法进行量化评估,往往需要5-6小时,效率低,临床推广难,而利用这个新AI系统能够实现病变区域的自动检测,在2-3秒之内就能完成定量分析,极大提升精准定量分析的效率。
科研工作者尽快认知病毒、研发药物,与时间赛跑,背后离不开计算力量的支持。超级计算机是科研的必要工具,在基因测序、药物研发、病毒结构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加速研究进度。
在春节期间,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就已联合了甘肃省计算中心、江西省计算中心、苏州超级计算中心、昆山超级计算中心等兄弟单位,通过互联互通合作研究机制,统筹协调了大规模的免费计算资源,为各单位对此次冠状病毒的治疗和研究提供了药物虚拟筛选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支撑。
一些互联网大平台也在迅速启动“智脑”支持。疫情期间,阿里云宣布向全球公共科研机构免费开放一切AI算力,帮助支持病毒基因测序、新药研发、蛋白筛选等工作;百度研究院宣布,向各基因检测机构、防疫中心及全世界科学研究中心免费开放线性时间算法LinearFold以及RNA结构预测网站,以提升新型冠状病毒RNA空间结构预测速度。
消毒、答疑机器人“出战”抗疫一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人工智能机器人正在大显身手。
上海灵至科技公司与合作伙伴推出的一款“消毒机器人”成了抢手货,正在武汉战“疫”一线有效应用于消毒工作中。“疫情发生以后,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在人工智能领域,机器人确实可以代替人做许多危险工作。目前我们客户的订单增加了近十倍,许多客户迫切需要提供整套消毒解决方案。”该公司总经理张克军说。
公司所在的闵行区紫竹科学园区,尚处于封闭停工状态,但在上海市经信委等相关部门特批下,灵至的骨干员工已于1月30日加班加点工作。记者看到,这款白色的“消毒机器人”非常聪明能干,不仅可以支持过氧化氢、紫外、次氯酸等多种消毒模式,通过采用多种传感器和新型的视觉AI处理技术,自主导航、自主移动,高效、精准地对室内进行360°无死角消毒防疫。
上海钛米科技开发的智能消毒机器人,能识别环境内的物品进行自主避障;配备消毒管理软件,自动根据空间面积计算消毒时间,并自主围绕消毒目标进行360°无死角消毒;机器人全程智能操作,人机分离,有效地避免、降低医护人员被感染风险,也提高了消毒的效果,也在战“疫”一线奔忙着。
疫情面前,不少人工智能企业都紧急针对这一场景,设计了新方案。例如,科大讯飞、云知声等智能语音系统,可以为医院的智能分诊提供帮助;通过“疫情地图”,还可以看到疫情后各区域人员去向,更精准地追踪了解可能感染者的出行轨迹。
测温、巡逻、喊话远程非接触式系统“发力”
在火车站、医院、商场等人流比较大的场所,远程的人体测温热像仪已经紧急“上岗”。来自徐汇区的巨哥红外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测温方式采用非接触式成像测温原理,不同的温度在热像图中以颜色进行区分。人群通过时即可自动完成体温检测,不仅检测快、适合大规模人群测温,而且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在湖北的一些公共场所,上海像我信息科技也将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算法技术结合无感热成像测温系统,投入到了前线疫情防控工作中,为“全国战疫”保驾护航。这种热成像测温设备统一加装人脸识别算法,在戴口罩的同时,仍可进行精准的身份识别,帮助追溯疑似人员和密切接触者,及时隔离。
在上海,一些巡逻机器人正在园区和街道,实时在线,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防“疫”宣传;已经在农业植保等领域成熟应用的“无人机”,这次也解锁了新姿势。
在奉贤区金汇镇南行达苑小区的高空,一架无人机搭载着两个高音喇叭在空中盘旋,高喊疫情防控情况。居委会工作人员说,天气晴朗后,小区有居民出来闲逛的可能性增加,社区干部巡逻外,无人机也成为“好帮手”。
事实上,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可以为疫情防控提供不少参考。“上海市肺炎防控平台”就已完成对接公安、街镇、医疗机构、文体旅、交通、通讯、12345举报、企事业单位等第三方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基于医疗机构推送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信息,查找所有涉及到的交通密接者信息,便于街镇进一步对密接者进行管理,提升发现密接者和管理密接者的防控手段。
在浦东新区,万达信息就牵头建设了“新型冠状病毒防控联动平台”,针对正在接受观察管理的留观人群,充分利用了通讯基站以及GPS提供的数据精准定位人群的观察位置,动态管理预警留观人群的位置动向,防止管理人群脱离掌控地理范围,真正做到管好人,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