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爆炸救援:大疆无人机成“空中搜救犬”,还能现场三维建模!
转载 2020-07-03 21:12 环球网 来源:环球网【环球网无人机综合报道】2020 年 6 月 13 日下午 4 点 46 分左右,一辆满载液化石油气的槽罐车在浙江省温岭市G15沈海高速公路出口发生爆炸,引发周边民房及厂房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体事故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险情就是命令!消防救援队伍第一时间成立现场指挥部,集结了 500 多名消防指战员、100 多辆消防车、6 条搜救犬及多台大疆行业应用无人机参与现场救援。温州虎穴、咸亨国际、浙江天拓、宁波山能等多家大疆应急联动单位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支援。
多传感器灵活切换,锁定关键细节
爆炸事故造成多座房屋损毁严重,尤其是受爆炸正面冲击的一排民房。现场烟雾弥漫,不少人员被困在倒塌的房屋内。
18 时 10 分,增援力量到场。
“救援主要难在现场坍塌面积大,作业面广。”参与作业的消防指战员表示。
首先,得确认哪里有人被困住了。赶来增援的消防救援队伍到现场后,立即启用大疆经纬 M300 RTK 打头阵,搜索被困人员。消防指战员先用禅思 H20T 的广角镜头在 60 米的高空大面积摸排现场。
通过 4G 单兵设备,无人机采集的视频直接接入消防指挥系统。一旦发现任何可能的生命迹象,指挥中心就远程指挥一线消防指战员切换到变焦镜头放大搜索。禅思 H20T 把多个传感器画面集合到一个界面,一键即可完成切换,加速搜救进程。
在一栋民居的三楼,消防指战员通过无人机回传的广角画面,发现废墟中疑似有一只脚,用变焦镜头放大后,确认有人员被困。锁定位置后,消防队立即增派云梯消防车赶来增援,围绕现场民宅废墟开展侦察、施救。
由于楼顶空心楼板完全折断、坍塌形成陡峭斜面,不仅很难在上面设立支点开展救援,还随时有可能发生二次坍塌。因此,在实施救援的过程中,无人机始终在上空侦察。借助经纬 M300 RTK 的快充模式及配套的智能充电箱,每 30 分钟就将电池充至 90%,现场一共 6 组电池,保障了 2 台经纬 M300 RTK 轮换进行不间断空中搜救作业。
自上而下,强力照明
下午 7 点 19 分,天完全黑了,给救援行动带来更大困难。消防指战员迅速在现场部署了发电照明车、照明灯等装置。然而,地面端的照明设备提供的是自下往上的照明,很难侦察清楚屋顶的情况。
消防指战员采用大疆无人机,挂载机载照明设备,提供自上往下的照明,现场两种照明方案互为补充,给应急抢险人员提供长时间的、强有力的照明保障。
更重要的是,由于救援现场情况复杂,照明车难以在废墟中灵活移动,而无人机则可“随叫随到”,随时调整光源角度及强弱,迅速响应救援行动中的照明需求。
三维建模,形成救援作战图
在救援过程中,作战信息的实时显示对作战力量的精准部署至关重要。自国家应急管理部提出“应急管理一张图”项目建设以来,越来越多的救援行动开始深度应用数字化模型,帮助准确研判现场。
夜间光线条件极差,光源众多,光斑浮动,临近照明装置的区域极亮,而有的区域则几乎没有光照。这无疑给建模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然而在此次事件中,消防指战员采用大疆「精灵 4 RTK+大疆智图」解决方案,成功实现了高难度的夜间建模。
晚上 23 点,消防指战员采用精灵 4 RTK 采集数据,全程手动调整参数,20 分钟覆盖事故现场,仅 15 分钟就输出了三维模型。
23 点 40 分,生成的数字三维模型即由云端分享至指挥部,在救援的关键时刻成为了精准的作战地图,作为救援战术制定的重要依据。指挥中心直接在模型上标注被困人员位置、已搜救及未搜救房屋位置、救援路线等信息,精准高效地调配置人员、部署救援资源,并第一时间将任务下发到一线消防指战员手中。
消防救援,争分夺秒。从打头阵、深入现场到快速重建作战地图,大疆称,其行业应用应急救援解决方案紧贴实际作业需求,始终围绕实战、贴近实战、服务实战,为智慧应急插上科技飞翼,开辟生命救援“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