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防汛抗洪中的“黑科技”
转载 2020-07-21 14:06 同创天航 来源:同创天航防汛抗洪
7月以来,我国南方多地遭遇因强降雨引发的洪涝等灾害,已致数千万群众受灾。水利部12日将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两类。其中,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
截止7月13日,全国433条河流发生超警戒以上洪水,其中109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33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长江、黄河上游、珠江流域西江和北江、太湖先后发生1号洪水。太湖持续15天超过警戒水位,受上游来水及鄱阳湖顶托影响,长江汉口站(武汉关)创21年新高,甚至出现部分路段江水高过城市主干道的情况。
目前,南方地区防汛形势依然很严峻,面对凶猛的洪水,高科技正在重新定义新时代的抗洪“战术”,越来越多的抗洪“神器”运用到防汛抢险一线,改变了以往使用锹、镐和编织袋肩挑背扛的“肉搏式”抗洪,抢险救援更及时、调度处置更高效。北斗预警
刚完成全球组网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这次抗洪中备受关注。7月6日下午,常德市雷家山地质灾害隐患区突发山体滑坡,滚滚而下的泥石冲毁5栋民房,但无一人因此伤亡。这多亏北斗监测系统6月24日至7月6日期间发来的三次预警。
7月12日6时38分,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发生5.1级地震。11时50分,收到卫星用户方申请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再次调配高分十号卫星,应急注入载荷数据,对河北唐山地震情况进行应急成像观测,协助相关部门对受灾情况进行评估分析。
地质灾害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因此“预警”成为重中之重。仅今年,基于北斗的地灾监测系统就已在多地多次成功预警灾害险情。精确定位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看家本领”。基于此,北斗系统可对山体、水库、河流的形变、位移等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通过变形值智能评估其安全状况,并对可能发生的滑坡、沉降、裂缝、水库遇险、河流水位暴涨等险情进行预警。
视觉引导“无人机+”无人机能迅速到达恶劣的环境和地区,反应时间快,不受地理限制。它能迅速监测灾区状况,及时提供信息;无人机的遥感影像能客观直白地记录灾情现状,有利于快速制定科学合理的救灾计划。另外还能实时监督救灾进程,监视突发状况。无人机搭载可见光/红外双波段视频相机、大视场测绘相机、光学相机等不同传感器,无人机在灾区上空盘旋,为灾情研判、蓄滞洪区运用论证提供科学支撑。除了传感器,无人机还可搭载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等卫星基站,也可用于物资投送和绳索抛投等,另外,无人机还可以和人力协作,完成重要任务。
7月5日晚6时许,短时强降雨致使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青岩村突发山洪,三名当地石材厂员工被洪水围困。接警后,十堰消防救援人员立即赶到现场。救援人员利用无人机展开侦查,获悉受困人员位置后,通过无人机投递过去一部对讲机。救援人员借助无人机为他们送去食物、救生衣、救援绳等物资,指导他们穿上救生衣后,救援人员再次利用无人机向河对岸投放绳索,并通过对讲机指导他们把救援绳固定,最后一名消防救援人员通过横渡洪流的方式到达对岸,而后利用绳索把三人依次系在救援绳上,再逐个接送过河。
实时遥感监测“抗洪从过去‘人海战术’,发展到机械化、信息化甚至智能化,现在水位是通过实时遥感监测的,而且可以实现各地资源共享。只要电脑鼠标一点,全县水文站的水位就出来了,每个水库的入库流量和下泄流量也能看到。”47岁的湖南安乡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刘洪流介绍。20 世纪60 年代以来遥感技术由于观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量大、速度快、实时性好、动态性强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中,主要是通过遥感卫星实时地监测区域的天气的情况,从而推测其变化趋势,为洪水预测提供降雨因子信息。此外,利用遥感图像可以准确快速确定流域的汇水面积,并通过对下垫面的综合分析,推断研究区域的产、汇流情况。利用遥感技术手段可以提供洪水预测、预报的基础信息。如今科学技术不断取得质的飞跃,对于自然灾害的监测不在仅限于卫星,而是更趋向于自动化,智能化,超声波液位传感器,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数字化平台+
各式各样的“智能+”抗洪手段,正广泛运用到抗洪抢险中,为高效调度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堤防是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防汛主要靠人,每逢汛情来临,管理员只能凭经验判断水情,推断堤坝是否牢靠,探地雷达监测的应用让这一切变得轻松了许多。它可以自动采集堤坝内部电阻率的分布数据。根据结果,我们可以‘透视’坝体结构,快速判断堤坝是否存在空洞、裂缝、土层结合松散、管涌、渗流等隐患。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高科技手段努力把任何错误都扼杀在萌芽状态。
抗洪救灾
今年防汛形势严峻,这让大家想起了1998年那场水灾。面对凶猛的洪水,越来越多高科技含量的抗洪“神器”正广泛运用到防汛抢险一线,改变了以往依靠人力肩挑背扛的“肉搏式”抗洪,高科技正在重新定义新时代抗洪抢险。
最后愿灾害快点结束,受灾同胞能够平安健康,早日重建家园,获得勇敢快乐的新生活。同时,致敬抗洪救灾中的人民子弟兵们和所有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