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安全防汛,助力高效减灾救灾
转载 2024-07-08 08:54 蓝航天际无人机 来源:蓝航天际无人机湖南岳阳县三名干部7月1日晚驾车进行防汛排查,因山洪突发,车辆被冲至下游河流。截止2日仍有1人处于失联状态。安全防汛减灾工作迫在眉睫。
每年7月初,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对7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并发布7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
根据预测,随着主雨带北移,南方梅雨期结束,北方可能进入雨季,我国七大江河流域将全面进入主汛期。今年汛期降水总量、区域性暴雨日等,较常年偏多,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更为严峻复杂。据统计,近20年来我国洪涝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58万亿元,约占同期GDP的1.5%。仅洪涝灾害总体偏重的2021年,因山洪灾害造成全国171人死亡。
在防汛抗洪体系中,人力之外,具有快速、精准、全天候优势的无人机,越来越多被应用到汛区救灾行动中,既规避危险又提高了效率,让防汛抗洪工作更高效更安全进行,成为新时代的防汛减灾神器。
一、
汛区日常广域监测
1、可形成省级实时动态水情信息监测预报网。无人机雷达测流、无人机视频测流、无人船搭载单波束水下地形测量系统、智能一体远程控制终端等无人防汛“神器”组合,通过光纤数字电器、4G/5G网络或者北斗卫星网络等,将采集到的水文数据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上传整编,实时传输进省级水旱灾害防御调度指挥系统,清晰汇总成水旱灾害防御值班室大屏上一张全省实时动态水情信息监测预报图,高效服务各级防汛调度。
典型案例
某水文局测验科负责人打开手机,进入远程测控,点开测流进程的启动键,横穿两岸、距离河流水面近 13 米高的轨道上,一台双轨雷达测流无人机缓缓从水文站内起飞,到达垂直水面位置监测水流流速。水位 906.63 米,流量 2.1 立方米每秒。前后耗时不到 5 分钟,河流特定区段的水位、流量被逐一测出。负责人介绍说,这台才投入的测流无人机新设备,采集时间可自由设置,高效便捷。
2、可对管涌多发危险区域、水库大坝白蚁等隐患进行不间断巡查预警。全国超34万公里江河、近10万座各类水库的堤坝,点多、面广、线长,95%以上为土质结构,达标率仅70%,渗漏病险最为高发、频发。汛期堤坝渗漏快速排查是切断堤坝溃决灾害链的重要技术手段。巡堤查管涌主要依靠人工巡堤拉网式排查,采用眼看、耳听、脚踩、手摸判别。痛点是人力耗费大,查险压力大;覆盖面不足,效率低。
无人机携带高清摄像头或其他传感器对堤坝进行远程24时不间断监测,以发现可能存在的裂缝、孔洞或其他类型的渗漏点。为汛区日常广域监测、避免危险发生提供了技术支持。使用无人机同步拍摄可见光和热红外影像(可见光拍摄鸟瞰图、获取全域图像;红外热成像获取温度场云图),快速识别堤坝病害,研判堤防风险,为汛期抢险和除险加固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典型案例
湖北省恩施市电力公司有关技术人员介绍说,自2019年始,汛情监测方面他们利用无人机对电站水库进行检查,排查大坝和库区安全隐患,着重检查水库库区周边的滑坡情况,对大坝周边的边坡裂缝、滑坡体、危岩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及时预报。无人机可以到达库区内无人可去的地方,实现检查的全覆盖,降低风险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
二、
汛区灾时应急救援
1、应急救援。无人机部署到汛区,甚至配属到救灾抗汛队列之中,随叫随到、随用随飞。因其可迅速穿越山区、河流等人员不易进出的汛情严重地区,深入腹地,查看受灾位置淹没范围、地面房屋倒塌、堤坝冲毁、农田受淹等情况,用于帮助指挥部门快速精确完成应急抢险、人员疏散、救援人员和装备调度、失踪人员营救。
红外搜救。如果有人员被困,无人机可通过搭载的装备开展搜索、定位,加上具备夜视功能的设备,实现全天候救援。由于汛区通常难以进入,给搜救失踪、被困群众工作带来巨大困难,无人机挂载红外摄像机全面搜索灾区,可快速搜寻被困群众,为施救赢得宝贵时间。
物资投送。在人员被困无法接近或难以立即速达救援的地区,无人机可以挂载高空抛投器准确实现远程投递救生衣、绳索、急救包等救生设备或食物、帐篷、饮用水等物资,为被困人员争取宝贵的等待救援时间。
通信保障。暴雨、汛情、大风都可能使得灾区通讯网络完全中断。无人机搭载空中通信基站系统,融合空中组网、高点中继等技术,实现图像、语音、数据上下贯通,横向互联、可视指挥,帮助全面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体系,还能够为灾区群众提供应急通信服务,使其能够及时向亲朋报平安。
高空喊话。实时的高空喊话可对受灾群众起到安抚作用。使用无人机挂载无线高音喇叭高空巡航,空中广播预警或安抚语音,在群众紧急撤离、疏散、救援工作中能起到便捷、高效的作用。
典型案例
6月20日,芜湖联合飞机在安徽省应急系统的调度指挥下,第一时间携旗下产品TD550无人直升机、Q20多旋翼无人机驰援黄山防汛救灾一线。次日凌晨,TD550携带通信基站升空,冒雨悬停,仅第一个架次就保障了近800名群众的手机入网通信。6月21日上午,TD550持续作业近6个小时,飞行三个架次,接入用户数2436人次,完成通话2390余次,为防汛抗洪救灾工作打通了空中生命线、联络线。针对部分村庄通信中断,为彻底解决汛区通信保障问题,Q20无人机牵引光纤引导绳跨越湍急的桂溪河,成功保障安徽联通公司跨河电缆牵引/运输任务。
2023年8月5日,收到河北高碑店东马营镇十里铺村、前后孟村有人员被困的消息后,高碑店消防大队与中国电信保定高碑店公司应急救援人员在紧急开始搜救工作的同时,也祭出了固定翼5G无人机,为搜救团队保驾护航。有了无人机精准制定空中巡检路线、搜救路线,并与指挥中心和冲锋舟抢修队员实现实时互联、精准导航,搜救队员迅速发现被困群众30多名,总共出动3条冲锋舟,第一时间将被困人员分批次全部救出。
“涿州的乡亲们,因暴雨致通信中断,河北移动紧急调派中型无人机应急通信系统抵达涿州上空,目前可从空中恢复停网区域的公网通信。请尽快联系家人,耐心等待救援。祝平安!”2023年8月3日早晨,一条“来自空中的问候”悄然出现在了涿州许多人的手机上,在洪水肆虐、通信受阻的时刻,第一时间冲上云霄的中国移动通信中继无人机,为受灾群众打开了一扇与外界连通的小小窗口。
2、紧急航测航摄。汛情等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特点,灾害应急救援的关键是快速反应,及时快捷的灾情信息对于制定救援策略、提高救援效率等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人机具备实时性强、机动灵活、影像分辨率高、成本低和安全性高等特点,能够在灾后的高危空域作业,特别是在信息中断交通受阻后使用无人机越过高山大河,深入汛区腹地航测、航摄灾情,使指挥部门第一时间掌握汛区情况。
典型案例
在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救灾中,无人机遥感在灾害应急监测、辅助应急救援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如通过遥感影像对洪涝灾害进行一体化监测,实现小时级的灾害应急信息提取;救援人员利用无人机发送目标实时图像与坐标位置,引导地面力量,大幅提升救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汛后防疫消杀。洪灾过后,往往引发各种疾病的传播和流行。为了保障生命安全,通过无人机可实现空中喷洒,只需简单设置作业参数,就可全自主作业。也可远程操作有效驱离人员,保持与疫区的安全距离,避免交叉感染。
典型案例
2021年7月11日,山西晋城迎来64年不遇的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为确保“洪水过后无大疫”,13日,晋城疾控中心深入泽州县南岭镇曹河村等地,消杀组现场开展入户消杀,采用无人机结合人工喷洒的方式,对受洪水影响的河道、场院、房屋、猪舍等进行全面消杀。全天出动无人机12架次、消杀人员30余人次,完成了南岭镇曹河村、大箕镇贾寨村、驻市某部队营区等地40000余平方米的消杀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