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归类“会飞的相机” 我国无人机出口贸易获利好
转载 2018-11-29 09:17 来源:智能制造网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全球掀起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热潮。而在这轮热潮中,无人机产业迅速崛起,成为通用航空领域的“新宠儿”,并凭借显著优势在诸多行业实现了深入应用。
在积极的市场形势下,无人机全球贸易日益火热。而作为民用无人机研发、制造大国,我国的无人机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竞争力日渐提升。不久前,世界海关组织协调制度委员会决定将无人机归类为“会飞的相机”,为我国进一步推动无人机产品出口带来了重大利好。
无人机成“中国制造”新名片
伴随“中国制造2025”规划与“制造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科技产业发展迎来崭新机遇。目前,我国民用无人机制造业产业链生态日趋完善,产业规模持续增长,自主研发实力与品牌影响力提升明显。
无人机具有机动灵活、使用便利、环境适应性强、成本相对较低等一系列优势,在很多复杂、危险的特殊作业场景中,更是彰显出重要价值。借助无人机,相关行业能够降低各项成本投入,提高作业效率,避免人员危险,还能减少环境污染。
如今,无人机已经在农业植保、电力巡检、海洋监测、物流配送、地理测绘等诸多行业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广阔市场前景吸引下,我国许多企业都加大资本投入与技术研发力度,试图在这一领域建立主导优势。
据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从事无人机整机及其紧密零部件研发和生产的企业超过了1200家。同时,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表明,2017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量高达290万架,同比增长67%。
2017年12月,工信部出台《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我国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加快成长。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形势越发积极,无人机正成为“中国制造”新名片。
归类“会飞的相机”更利于出口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民用无人机生产、制造国家之一,无人机产品走向海外市场是必然之举。据公开数据显示,仅大疆创新一家公司,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的整体市场份额就超过70%,可见中国无人机产品在国际上的受欢迎程度。
不过,由于无人机属于科技产业,各国在行业标准、产品分类上有着不同的规定。这一分歧导致无人机产品在出口时,在各个国家会面临不同的市场监管、市场准入要求,从而给相关企业的海外市场拓展带来影响。
2018年9月份,在中国海关专家的据理力争之下,世界海关组织协调制度委员会最终决定,将无人机归类为“会飞的相机”,为我国无人机产品出口欧洲市场带来了更大的利好。因为,一旦无人机被归类为“带相机的飞行器”,那么必然遭遇更为严格的监管,很有可能导致我国无人机出口产品被纳入对象国的贸易管制名单。
目前,虽然各国都在持续加强无人机监管,但是这并不妨碍无人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全球无人机市场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随着工业级无人机市场的不断扩张,民用无人机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在积极市场形势下,我国无人机产业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无人机归类为“会飞的相机”所带来的利好,将有望在国际贸易市场收获更大成果。
网友评论0条评论
相关资讯
更多- 关于征集低空物流相关领域中国航空纪录认证的通知
- 通知|关于举办2025年第一期中国AOPA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训练机构负责人能力提升培训班的通知
- 乘风破浪,逐梦低空!中国AOPA低空经济产业分会落户苏州,开启低空经济新纪元!
- 漳州发改委发布:低空经济| 东山县空中网格员“云小圣”假期飞巡不停
- 关于邀请参加“全国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暨CEE2025中国(杭州)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的函
- 【权威解读】民航局发布农用无人机操作员培训管理规定,新规要点速览!
- 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发布《海南省支持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公开征求意见稿)》
- 极低成本无人机竞优比测拟于2025年2月22日在江西南昌开展活动初赛
- 零基础玩转无人机仿真,PrometheusSim限时内测活动开启!
- 填补国内空白!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训练设施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