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他真厉害:用“中国首架无人机”向祖国生日献礼,高寿101岁

转载 2020-05-05 10:58 追踪中国第一 来源:百家号

无人机,简单地说,就是无人驾驶飞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在广泛应用于民用的同时,因其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和对作战环境要求低、战场生存能力较强和减少人员伤亡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担当起侦察和执行“攻击斩首”等任务。

文传源离休后还在带博士生!

世界上无人机研发,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研发应用迅速。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和北约空袭南斯拉夫的战斗中,以及当前的中东等地区,无人机侦察和精准打击、斩首水准,让人毛骨悚然……

当前,我国无人机早已经无处不在。民用、军用都已跻身世界前列。这里,不用细数罗列品牌数量。这里,我要说的是“饮水思源”,我们不能忘记我国无人机“第一人”、研制出我国“首架无人机”的文传源。他,是我国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学界的泰山北斗,创造过两个“中国第一”。

一、 生于乱世,有“少年心事当拿云”的雄心壮志

公元1918年6月22日,农历5月14日,湖南省衡山县岳北贯底农村一隅,随着一声啼哭,村人知道文家添一男丁了。这男丁就是文传源。其祖父文禹臣为小商小贩,父亲文炳南为务农的农民。当时,这个家庭并不显山露水。但是,也许天生注定,这个家族的“文”姓,似乎就有了崇文的“精髓内涵”。

文传源离休后还在技术攻关!

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崇文重文是这家其貌不扬的文家的追求。就读于胡氏鼎盛小学的文传源,很早就显露出才智过人的本领。1933年9月,考入湖南长沙岳云初中。3年后考入湖南长沙第一高级中学。期间,因交不起学膳费,转入第一师范学习。这期间,他参与了军训,因与爱国青年康杰、刘东安等聚谈形势。不久,1937年抗战爆发。

“我们去延安参加抗日活动”那时,他们几名同学准备去延安参加抗日报国,但因筹集不到路费,没有能去成。还因擅离职守莫须有的罪名被开除学籍。后来,在爱国青年的声援下和他的积极申诉下,恢复了学籍。第二年,听到日军攻陷武汉的消息后,他们再次计划走上抗日前线,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抗日宣传。1939年2月,已经迁至新化县桥头河的湖南第一师范通知开学,他再次进校学习。

“我们要知识报国!”这年,文传源刻苦学习并按同等学历提前报考大学,考取了西北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原北洋工学院航空组)。1943年,文传源毕业后,被分配到航空委员会桂林第四飞机制造厂工作。1948年11月,文传源以请假探亲的名义脱离航校,回家等待解放。1949年2月,他在衡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9年7月,参加湘南游击二支队二团队并任二团队政委,在零陵、祁阳、东安地区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宣传和武装斗争工作。1949年12月经第四野战军政治部转北京人民空军训练部工作。在人民空军训练部任机械参谋为航校编写教材。编写出版了《米格-15飞机构造》等。1951年因体弱多病转华北大学工学院航空专业组任讲师、副教授。1952年,经过合并转隶组建了北京航空学院,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传源在这里,开始升华创造了他的人生奇迹、创造出2个“中国第一”。这其中的“第一个中国第一”,就是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架无人机”——

二、奋发有为,大干100天研制出“中国首架无人机”

是英雄,总是有用武之地。1952年调入北京航空学院,时年34岁的文传源可谓青春年少,激情四射。一方面,学校的科研设备、人才的舞台更大更广阔;另一方面,胸中涌动的那份报国热情像干柴遇到了火星,开始熊熊燃烧。

在学习中增长才智、在教学中培育人才、在科研探索中找到了更好地创新报国的“切入点”。

当年首架无人机试飞时照片!

上世纪50年代末,他在解放思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指导思想的引导下,在无人驾驶控制飞机技术、仿真系统、系统仿真论、飞行器主动控制和综合控制技术等方面如饥似渴地攻坚克难地学习研究,开拓性地研究工作。厚积薄发,1957年他审视世界无人机的发展,大胆地提出研制中国无人机的设想。

纵有千难万险,也要偏向虎山行!面临“一无资料、二无经验、三无设备”等重重困难,文传源作为总设计师,带领300名北航师生,开始草拟技术方案和研制计划。当得知这个想法,苏联专家说:这无异于异想天开。

填补空白,研制中国首架无人机的方案最终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支持!

1958年6月29日,北航成立了无人机研制指挥部,开启科研攻关,目标是当年“十一”之前要飞上天!要向祖国生日献礼!

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都知道什么叫做“大跃进”。当时,文传源在“大环境中”保持冷静,面对任务重、时间紧和大压力的“攻关环境”,他反复地告诫自己,在火热中要保持异常地冷静。

作为“总指挥”,文传源讲究科学管理。无人机有自动着陆系统、发动机系统等12大系统都急需要攻关研制。而与之对应的是,他对研究团队进行分工负责,成立了气动组、数据测试组、自动起飞等12个组。他先定下计划完成时间,再带领大家通过倒排计划、顺排措施,采取重叠、交叉、穿插研制管理方案等多种手段,步步推进,稳打稳扎。

文传源说:有人驾驶的飞机,出事故也大都在起落的时候,无人机要实现安全起落,更加困难。因此,无人机攻关,起飞和降落最为关键。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大量的试飞必不可少。试飞时,地面安排有保障人员,机上也有飞行员和文传源等主要设计人员。试飞,风险时时相伴。而文传源却是常常置之度外,带头上机飞上天。后来,他接受采访时说:“有一次起飞,本来设置为无人机驾驶模式,飞机应该按直线滑行升起,但它突然变成螃蟹走路一样,横着出去了,我们赶紧让切换成有人驾驶模式,飞机这才平衡下来。要是处理不及时,现在想想,还是有些后怕……”

试飞的过程,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测量收集数据的过程,且所有数据都得从头进行测定。那段时间,熬夜加班成了家常便饭,有时三四天连着不睡觉也不知怎么挺过来的。本来就很瘦的他日渐消瘦,体重一度从53公斤迅速下降到了44公斤。

测量数据,联调联试。从有人试飞到无人试飞,从地面、机上分别调试到地空联调,数百次测试之后,飞机可靠性终于有了保障。1958年9月,无人机所需的12个大系统全部研制完成,并装机调试。

校庆时文传源回校参观!

众目睽睽,成功在此一飞。1958年“十一”这天,是新中国成立9周年纪念日。这天,命名为“北京五号”无线电引导着陆正式试飞验收,可谓“首飞成功”!

文传源带领他的科研攻关团队向共和国生日,敬献上了一份极其珍贵的礼物。

当时,在现场有人感叹说,这要是在老大哥苏联,要3个研究所做两年才能完成。

面对取得的成果,文传源高兴地赋诗两句:

大鹏劲搏凌霄志,红日高去飘彩云!

此后,又经历5个月的完善试飞、调整、修改,次年早春二月,“北京五号”验收试飞圆满收官。

这一成果,填补了中国没有无人机的空白!开创了中国无人机研制发展的先河!

三、攻关不止,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歼击机飞行模拟机

时光飞逝,转眼间到了1975年。年近六旬的文传源早已经是我国航空航天领域著名的教育家和科学家。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和自动化学科的一位创始人,早已经是我国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学界的泰山北斗。

回到1975年,那是一个即将开启又一个特殊的年代。文传源攻关不止,宝刀不老。这年,他担任北航成立歼六飞行模拟机总体设计组组长。他深知研制出歼六飞行模拟训练机的意义重大。这个项目需要协调全国40多家协作单位密切配合、联合攻关,才能按计划完成攻关任务。

由于那个特殊年代的原因,造成攻关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面对困难,文传源作为组长积极调解协调,历时8年攻坚克难,终于圆满完成了我国第一台歼击机飞行模拟机的研制,顺利交付空军使用,由此填补了我国飞行训练的一项空白。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中国计算机应用一等奖。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满大地,文传源成为国家第一批批准的博士生导师。他带领师生和科研团队,在综合飞行、火力、设计仿真、智能化控制、系统仿真、综合系统论等领域积极开拓创新,成就斐然。2018年,正值中国首架无人机“北京五号”试飞成功60周年,北航专门举办纪念大会,博物馆展出了“北京五号”无人机历史照片,100岁的文传源看照片时,眼中绽放出了动人的光华。现场,他放出豪言:“我不服气,我也不服老!让我们携起手来,继续奋斗!在探索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晚年,他仍科研不止,培育人才不停。作为国务院首批博士生导师,他带领学科师生自力更生建设培养高水平博士生的教学和科研基地,1992年12月就通过了国家重点学科评估,在本学科中综合指标名列全国第一。他桃李满天下,学生中栋梁英才辈出,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博士,包括院士在内卓越的专业学术带头人及社会精英。

直到2019年春天,记者采访已经101岁的文传源时,还看到他的书桌上摆放着他从图书馆借来的13本书,主题涉及黑洞、引力波、宇宙大爆炸等领域,阅读时他必须用放大镜,当时放大镜停留在《黑洞简史》第133页,这是他当时正在看的书。

生老病故,自然法则。也许是有些巧合,2019年10月1日0时12分,文传源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文传源高寿101岁国庆节逝世!

为国筑“长鹰”,斯人已去,精神永存。如今,在北航校园里,百岁老人借阅图书传为佳话;如今,北航博物馆里中国首架无人机“北京五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爱国学子践行空天报国的理想和斗志。

(参考资料:《文传源湖湘人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

0 0

网友评论

取消